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ppt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翻译.ppt

制作:汪振学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句式不出现表示被动的词,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屈原列传》) 三、宾语前置句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后边,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宾语提到动词前面,大致有三种情况。我们分别陈述: 文言文中表示“官职变迁”动词 1、贬? 降职?《旧唐书?刘禹锡传》:“~连州刺史。”? 2、谪 ?被罚流放贬职?《岳阳楼记》:“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 调职?《史记?淮阴侯列传》:“~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 主持?《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 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宋史?韩绮传》:“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 担负、担任?《史记?蒙恬传》:“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 授给、给予?《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 征召?《晋书?谢安传》:“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 ?推荐、推举?《左传?襄公三年》:“~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11、除? 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臣洗马。”(洗马,官名)? 12、提 ? 提拔?《北史?魏收传》:“~奖后辈,以名行为先。”(名行:名望和德行)? 13、坐? 因犯……罪或错误?《汉书》:“群臣~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此外还有一些短语,也是与官职变迁有关,比如说“以荫补?+(某官名)”,意思是“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名)”。? 文言虚词 弄清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学习时以考试说明提供的18个虚词为重点。具体注意三个方面: 1.联系语境 根据虚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和前后搭配的词语及上下文进行识记和辨别。 2.区分虚词 准确判定虚词和实词同形的词在句中使用的是虚义还是实义,不要误虚为实。 3.特殊虚词 a.把握“诸、盍、焉”等兼词的用法及意义。 b.注意“者也”“也欤”“也已矣”“焉耳矣”、“也乎哉”等虚词的连用,重点一般落在最后一个上。要根据具体语境及全句的意思来考虑。 C.注意单音与复音虚词的区别。如“于是”、“然后”、“可以”、“从而”、“其实”等双音词,古汉语中应按两个单音词去解释。 1、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⑵?表示偏正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①一丝而累,以至于寸。 ②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③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 ④朝而往,暮而归。 ⑤掩口胡卢而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例: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③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 ④秦师轻而无礼。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余闻而愈悲。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⑹?通“如”:好像,如同。 例:军惊而坏都舍。 ⑺?通“尔”,你,你的。 例: ①而翁归。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于兹。 [而已]?罢了。 例: ①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如是而已。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③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何 ⑴?什么。 例:①子何而往?(何:凭什么。)②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⑵?怎么样。 例:①如太行、王屋何?②其如土石何? ⑶?哪里。 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