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doc

因谐音讹化而成的12个俗语 ??? 俗语又称俗话,俗话——大实话。其实也搀杂了某些不实之词,甚至是瞎话,瞎话传久了竟演变成大实话。有些作为成语、歇后语流传至今,虽听之有讹,但用之无防。 ????1、春冷冻死牛 ????这句口头语是说初春的天气变化较大,有时会把牛冻死。 ????其实,这句俗语中的“牛”字是“拗”(niù)的谐音讹传,“拗”泛指固执的人,春冷时本应增加衣服,而那种脾气“拗”的人,偏不听话,以至冻死。而牛在春天是冻不死的。 ????2、打破砂锅问到底 ????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砂锅即泥烧制成的多为人们熬制中药或冬季煨火锅的器具,稍不小心极易破碎,而且一碎就会一裂到底。“打破砂锅问到底”实际应为“打破砂锅璺(wèn)到底”,即裂璺直到底部,后来竟变成“问到底”了。(璺,指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4、逐鹿中原 ????源于《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这里的“鹿”应为“禄”,禄即俸禄、官位,禄位当指帝王之位,“秦失其鹿”当为“秦失其禄”,“逐鹿中原”当为“逐禄中原”。 ????5、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南方多数地方,把“鞋子”音变成“孩子”,孩子叫娃子。村民多赤脚,?从前鞋子属于高档用品,结婚才作为贵重礼遇穿一下,一般是穿草鞋。爬山走远路,需要带一大串草鞋。“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打不到狼”。是说,要打狼,就要多跑山路,草鞋就要多穿几双。讹传为“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就成了拿孩子做诱饵去套狼,如此残忍的手段,谁也不可能干。 ????6、无毒不丈夫 ????这也是句表示下了最大决心的狠话,流传很广。此话应为:无度不丈夫,与,量小非君子相连,是古今贤文里的名句。全句意为肚量过小的人,算不上真君子、大丈夫。不知何时,人们将无度误传为无毒,将一句非常好的话变成了一句恶语。 ????7、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到黄河心不死”,应该是“不到乌江心不死”。秦末年间,刘邦、项羽领导农民起义军推翻了秦王朝,分称楚、汉王后,又进行了长达5年的楚汉争战。公元前204年,刘邦大败项军于下,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项羽被逼至乌江拔剑自刎,换成黄河也无仿,关键是历史上没有那一位著名将领被逼至黄河自杀。此语如加索释,非加“乌江”之说明不可,否则,让历史知识稍欠的人难以明了真情。 ????8、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这一俗语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为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和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9、王八蛋 ????这是民间一句骂人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后来,“忘八端”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10、狗屁不通 ????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由于“皮”与“屁”谐音,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以屁贬之,意思更为鲜明。后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地将“狗皮不通”变成了“狗屁不通”。 ????11、名列前茅 ????“茅”不是“茅草”,而是“旄”。“旄”乃古代用旄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乃前军所持,故为“前旄”。 ????12、“胡言乱语” ????原为“胡言汉语”,意思是:汉族人的说法与少数民族的说法并存。后来讹为“胡言乱语”(“汉”与“乱”同韵)意思竟成了“胡说八道”。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