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斑乌贼的人工孵化与幼体培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虎斑乌贼的人工孵化与幼体培育.doc

虎斑乌贼的人工育苗的初步观察 前言 虎斑乌贼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俗称花旗,花枝,墨斗,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乌贼目Sepioidea,乌贼科Sepiidae,乌贼属Sepia(蔡英亚,贝类学概论)。其个体较大,口味鲜美,具有饵料转换率高、适合高密度养殖、抗病力强、生长快等优点,是一种极具养殖前景的经济贝类(minton 2001)。国外对虎斑乌贼繁育和养殖技术的研究出现的比较早,minton等对虎斑乌贼规模化养殖、室内多代养殖条件下的生物学特征及养殖生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在国内乌贼目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尹飞等究了温度、盐度、p H值的变化对曼氏无针乌贼幼体成活率和活力的影响;郝振林等介绍了金乌贼的生物学特性及增殖技术,刘振勇对曼氏无针乌贼的胚胎发育进行初步观察。相比而言,目前国内对虎斑乌贼养殖技术和人工育苗方面,研究比较少,吕国敏综述了我国头足类的养殖和人工育苗现状,刘建勇研究了温度对虎斑乌贼受精卵孵化及幼体存活的影响,谭勇胜研究了高锰酸钾对虎斑乌贼胚胎和幼体的毒性。本文对虎斑乌贼人工育苗的整个过程,包括亲本的交配,受精卵的孵化,幼体的培育进行了观察和部分数据的测量,对人工育苗的过程和遇到的难题进行了描述,为虎斑乌贼人工育苗提供参考数据。 材料与方法 材料 虎斑乌贼亲本来源于某养殖场,试验用海水来源于大亚湾水产试验中心,经过过滤池过滤的海水,海水盐度为32.5。 方法 对亲本的求偶,受精过程进行观察,将受精卵放入500L的桶内孵化,对流水日换水量为100%,微充气使溶解氧浓度达到5mg/L,水温为25-27℃。在孵化过程中观察受精卵的形态和变化,监控水质变化。幼体孵化出壳后,通过日常管理培育幼体,对幼体的饵料和对水质的要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测量幼体的体长和体重,进一步奠定了对虎斑乌贼的研究方法。 结果 2.1 亲本的交配行为 性成熟的亲本个体达到3-5kg,背长约为36cm,虎斑乌贼亲本为雌雄异体,雄性背部有黑白条纹,类似虎斑,雌性背部为褐色不规则条纹。求偶过程(?) 雄性虎斑乌贼其中左侧第5腕的中间吸盘退化,特化成生殖腕(hectocotylizedarm),生殖腕将精荚送入雌体外套腔中,精荚破裂,释放出镜子,精卵在外套腔中受精。交配不久后雌性即排出受精卵。 2.2受精卵的孵化 2.2.1受精卵的特征 受精卵呈椭圆形,一端连着卵柄,刚产出的受精卵直径约15mm,在孵化过程中逐渐吸水膨大,到孵化出幼体前直径约32mm,多个卵成串聚积在一起,类似葡萄状,在湛江等地方捕捞有发现这种个体的卵,俗称海葡萄。卵膜薄而透明,卵内充满液体,而卵内发育的个体已经可以轻微游动,尝试刺破卵膜释放出个体,卵膜呈多层不重叠状态,而有关幼体如何从卵内破膜而出,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虎斑乌贼受精卵属于端黄卵,胚胎发育的过程类似于曼氏无针乌贼,经过细胞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胚体形成期、外部器官形成期、十字隆起期(红珠期)、心跳期和出膜期等过程。 2.2.2孵化温度和时间 图 1 受精卵的孵化温度变化 图1一显示孵化的温度在25-27℃之间波动,这和大亚湾的天气有关,平均孵化温度为25.9℃,根据文献,此次虎斑乌贼孵化温度都在适宜的孵化温度范围内。 受精卵在第17天开始孵化出幼体,在四天内全部幼体孵出,孵化率高达90%。 2.3 幼体对饵料和水质的要求 2.3.1幼体对饵料的要求 通过观察幼体对蒙古裸腹溞,卤虫和桡足类的摄食反应和体色的变化, 表一 对虎斑乌贼饵料实验的观察 桡足类组 个体体色呈红褐色,游动较快,对外源反应迅速 丰年虫组 个体体色正常,活力好 裸腹溞组 部分个体体色呈现白色,游动缓慢,部分个体沉在水底不动状态,48H后全部死亡 鱼糜组 个体体色呈现白色,在投喂时有游到表层,但数分钟后沉到底部不动,48H后全部死亡 由表一可以知道,桡足类组和丰年虫组的投喂比裸腹溞和鱼糜组投喂效果好,可能是由于鱼糜的投喂方法和投喂量尚未确定,对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而可以进一步的对饵料的投喂方法进行实验,从生物饵料到驯化到摄食鱼肉,以达到从生物饵料到鱼肉的过渡投喂的目的。 2.3.2 幼体对水质的要求 通过在虎斑乌贼培育幼体的过程中对桶内的水进行水质的测定,可以更加深入的掌握虎斑乌贼对水质的要求的掌握。在培育过程中,由于是对流水养殖,所以水质中的各种因素变化较小,只是在投喂鱼糜的情况下变化才比较大,在多次的测定中,数据如下表。 日期 温度 盐度 ph 溶解氧 5月22日 26.30 32.80 7.82 6.21 5月24日 25.50 33.10 7.56 5.97 5月26日 25.40 32.30 8.13 5.82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