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艺术.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印度艺术 印度教采风 古印度艺术——印度教采风 提起印度,人们往往会认为那里是一片佛国。然而根据印度官方2004年的统计数字,今天的印度只有0.76%的人信仰佛教,而81.4%的人是印度教徒,印度教是当之无愧的印度第一大宗教。在印度工作生活了一段时间,我对印度教也有了一些粗浅的感性认识。 古印度艺术——印度教采风 从比尔拉庙说起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亲密接触印度教的最好去处莫过于比尔拉庙。比尔拉庙原名拉克希米?纳拉扬庙,建成于1938年,坐落在离新德里市中心不远的寺庙大道。由于该庙是印度实业家D. B. 比尔拉所建,人们习惯称之为比尔拉庙。比尔拉庙是印度首批没有种姓限制的庙宇之一,因此,一贯反对排斥低种姓的圣雄甘地曾出席该庙建成后的第一场礼拜活动。 古印度艺术——印度教采风 比拉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宏伟华丽、金碧辉煌,宛如宫殿或是城堡。它的建筑布局遵循了印度教庙宇典型的“前殿后塔”风格。从外部看,整座庙宇坐西朝东,外表由红、黄、白三色构成,按颜色分成较为明显的三个层次。底部是紫红色的巨大方形基座;中间是连通一体的三间神殿,主体呈浅黄色;顶部是从神殿后边耸入天际的三座紫红色高塔,中间的主塔高50余米,两边的副塔约35米,实际上它们只不过是神殿后部的尖顶,而非真正意义的塔。另外,基座上还建有几座独立的小神殿,清一色浅黄墙壁、紫红屋顶,还有凉亭、游廊、阳台种种,纷繁夺目。白色大理石的浮雕、塑像、廊柱、栏杆、中楣和尖顶镶嵌、错落在整座庙宇之中,似有数不尽的繁华。   同参观所有的印度庙宇一样,进入比尔拉庙前也要脱鞋,和我同行的妻还被披上了一条薄纱。原来是因为她当时穿了一件无袖衫,而在印度庙宇里穿着短裤或露肩的衣服是会被看作对神明的不敬的。 古印度艺术——印度教采风 比尔拉庙的门楣上绘有印度教象征永恒和宇宙“奥姆符”以及象征吉祥和仁爱的“万字符”。进庙门拾级而上,我惊讶的发现眼前是一座玉宇琼楼。所有的地面和台阶全部由白色大理石铺成。登上台阶径直向前,就来到基座上的主殿入口。这时候敲一下悬挂在主殿门口的铜钟是每个香客的必做之事。其目的是挡住世外的喧嚣,使心灵可以入定,同时也禀报神明们信徒的到来。中间的大殿供奉着保护神毗湿奴(VISHNU,又名NARAYAN)和他的妻子、财富女神拉克希米(LAKSHIMI)。两边的大殿里则是破坏神湿婆(SHIVA)和湿婆的妻子之一、杜尔迦(DURGA)女神。善男信女们手捧盛满橘红色花朵的陶碗,一边向神明供奉鲜花,一边顶礼膜拜。神殿的墙上满是一幅幅彩绘,注有印地文和英文的说明,讲述的都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故事。我在神殿里还见到了一口中国佛教徒赠送的大钟。   三间主殿的北面还有一间神殿,里面供有毗湿奴及其化身、吹横笛的克里希纳(KRISHNA)。殿里的乐师们整天都演奏小风琴和手鼓,吟经唱律。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毗湿奴神殿的尖顶竟然是一座西洋钟楼!除此之外,比尔拉庙里还有一些小神殿,供奉着象头神甘奈施(GANESHA)、猴神哈奴曼(HANUMAN)等。这庙中所有的神像也全是白色大理石雕刻而成,大都面目慈祥,披红袍、戴金冠。 古印度艺术——印度教采风   从比尔拉庙走出时,可以说已从感官上初步认识了印度教。其实,印度教的庙宇遍布这个国家的城市乡村。规模大的有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卡吉拉霍(KHAJURAHO)庙群,建于公元9至10世纪,最初拥有庙宇85座,现存25座,大致分成三组散落在中央邦北部的乡村之中,堪称印度文化的经典之作。小的就坐落在村口街边,高不过几尺,两、三米见方,要不是庙顶上飘着一面小旗,告诉你这是一座正在使用中的庙宇,人们绝对会将它错过。 古印度艺术——印度教采风  众神之乡   但凡初次游览印度教庙宇的人都会被众多神明的名字搞得晕晕乎乎。这也难怪,印度教向来以神多而闻名。我曾在一家介绍印度历史文化的专业网站上看到,印度教共有大小神明3亿3千万!印度真可谓是众神之乡。   要详细了解印度教众神的来龙去脉,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该教的两大史诗和三大圣典。两大史诗是《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分别讲述了关于婆罗多王朝和罗摩王子的故事。三大圣典是吠陀经、奥义书和《薄伽梵歌》。吠陀就是知识的意思,吠陀经里出现的神统称吠陀神。该经共分四部,名为《梨俱吠陀》、《耶柔吠陀》、《娑摩吠陀》和《阿闼婆吠陀》,主要内容是歌颂各种神明。奥义书是指老师向学生传授的经典,记载了先贤对吠陀经的理解和清修、冥想后的领悟。《薄伽梵歌》则是《摩诃婆罗多》的一部分,描述了一场名为“俱卢之战”的大战。   印度教众神之中最重要的是三大主神:创造神梵天(BRAHMA)、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神湿婆。   梵天是宇宙的创造者,周身呈粉色或红色,有四头四臂。四张脸朝向东西

文档评论(0)

一天一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