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7(151-174,鼻唇口).docVIP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7(151-174,鼻唇口).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007(151-174,鼻唇口).doc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一百五十一  鼻門 【 鼻衄詳載血門,此不復入】   黃帝素問    金匱真言論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 【 註 西方金位,白者金色。肺屬金臟,鼻者肺之竅也。】 春善病鼽衄。 【 註 所謂善病者,言五臟之經俞在外,風傷肌腠,則易入於經也。鼽衄,頭面之經證也。春氣在頭,故善病鼽衄也。】 又曰:冬不按蹻,春不鼽衄。 【 註 按蹻者,按摩導引,引陽氣之通暢於四肢也。冬時陽氣伏藏,若導引其四出,則無以奉春生之氣,是以病鼽衄也。】    陰陽應象大論 肺主鼻。 【 註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故肺主開竅在鼻。】    五臟別論 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也。 【 註 心肺居上為陽,肺乃心之蓋而主氣,開竅於鼻,故病則鼻不利也。】    熱論 傷寒二日,陽明受之。陽明主肉,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而鼻乾不得臥也。 【 註 陽明之氣主肌肉。身熱者,病陽明之氣也。病雖在氣,而陽明之脈俠鼻絡目而屬胃,故有目疼鼻乾之形證。胃不和,故不得臥也。】    刺熱篇 脾熱病者鼻先赤。 【 註 土位中央,故鼻先赤。】    繆刺篇 邪客於足陽明之經,令人鼽衄。 【 足陽明之脈起於鼻,邪客之,則令人鼽衄。】    氣厥論 膽移熱於腦,則辛頞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 【 註 膽氣上升,則熱隨入腦。俠鼻兩旁曰頞。辛頞者,鼻頞辛酸也。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蓋腦為精髓之海,髓者骨之充也,腦者陰也,故腦滲則為涕。楊元如曰:腎主藏精而居下,腦為精髓之海而居上,膽者中精之府也。三者並主藏精,精氣相通,故膽邪移入於腦也。熱氣上升,迫於絡脈,則為衄。】    氣交變大論 歲木不及,復則欬而鼽。 【 註 肺開竅於鼻,故欬而鼽。鼽者,鼻流清涕也。復為母鬱而子復也。】 歲金不及,民病鼽嚏。 【 註 鼽嚏,肺病也。】    脈解篇 陽明所謂客孫脈則頭痛、鼻鼽、腹腫者,陽明并於上,上者則其孫絡太陰也。故頭痛、鼻鼽、腹腫也。 【 註 陰陽之氣上下升降,內外出入,行於脈外之氣分也。氣分者,皮膚肌腠之間。上謂皮膚之上也。夫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足太陰之脈,亦見於皮膚之上而無所隱,是以陽明之氣并於上,則迫於陽明之孫絡,與太陰之經脈也。迫於陽明之孫絡則頭痛鼻鼽,迫於太陰之經脈則腹腫也。】    至真要大論 太陽司天,民病鼽衄。 【 註 鼽衄,乃陽熱中盛之病。】 少陰之復,煩躁鼽嚏,甚則入肺,欬而鼻淵。 少陰司天,客勝則鼽嚏。 【 註 鼽嚏,厥陰之氣勝也。】 少陽司天,甚則鼽衄。    解精微論 泣涕者腦也,腦者陰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腦滲為涕。    五常政大論 審平之紀,其臟肺,其主鼻。 【 註 肺開竅於鼻也。】 少陽司天,火氣下臨,肺氣上從,欬嚏、鼽衄、鼻窒。 【 註 上從者,因司天之氣下臨,畏其勝制而從之也。欬嚏、鼽衄、鼻窒,皆肺病也。】 太陽司天,寒氣下臨,心氣上從,鼽嚏善悲。 【 註 寒氣下臨,則藏氣上從也。火性炎上,水性潤下。火氣妄行於上,故霜寒以復之。鼽嚏善悲,火熱鑠金也。】 少陰司天,熱氣下臨,肺氣上從,嚏鼽衄,鼻窒。 陽明司天,初之氣,民病鼽衄、嚏、欠、嘔。 【 註 鼽衄、嚏、欠、嘔者,風木之氣也。】 少陽司天,三之氣,民病鼽衄、嚏、欠。 少陰司天,民病鼽衄,陽明所至為鼽嚏。 熱至則鼽衄。    刺法論 帝曰:余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天牝從來,復得其往。氣出於腦,即不干邪。 【 註 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氣,故曰天牝。】    邪氣臟腑病形篇 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其宗氣上出於鼻而為臭。 【 註 宗氣者,胃腑所生之大氣,積於胷中,上出於肺,以司呼吸,故出於鼻而為臭。】    本神篇 肺藏氣,氣舍魄。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實則喘喝,胷盈仰息。 【 註 肺主氣以司呼吸,故肺氣虛則鼻塞不利。】    經脈篇 足太陽之別名曰飛揚,別走少陰,實則鼽窒頭背痛,虛則鼽衄。 大腸手陽明之脈,其支者上挾鼻孔。所生病者,目黃、口乾、鼽衄。 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下循鼻外。所生病者鼽衄。 【 註 凡此皆經脈所循之分而為病也。】    口問篇 口鼻者,氣之門戶也。 【 註 夫口、鼻、耳、目皆為空竅,故曰口鼻者 氣之門戶也。】    師傳篇 鼻隧以長,以候大腸。鼻孔在外,膀胱漏泄。 【 註 鼻乃肺之竅,大腸肺之腑,故鼻以候大腸。膀胱者津液之腑,氣化則出,鼻孔在外,謂鼻孔之氣出在外,則膀胱漏泄,蓋上竅通而下竅泄也。】    五閱五使篇 鼻者,肺之官也。肺病者,喘息鼻張。 【 註 官之為言司也。閱其官之象,則可知其臟之有病矣。】    憂恚無言篇 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頏顙不開,分氣失也。 【 註 肝脈循喉嚨入頏顙。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