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_03_魏晋南北朝.pptVIP

2010园林史与园林艺术原理-_03_魏晋南北朝.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园林的转折期—— 魏、晋、南北朝 (公元220-589年) 第一节 时代背景— 社会政治、经济、哲学、文化 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战争破坏严重,但东晋以后,北方虽连年战争,人口大减,南方经济有所发展,直到北魏统一北方。这时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佛教建筑、佛塔出现了。宗教传播是人民对动乱社会的一种反抗,宗教建筑却乘机兴起了。木塔、砖塔就在南北时代兴建的。南朝佛教极盛,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记载。 伴随佛教而来的信奉宗教的绘画艺术、人物肖像画出现了繁荣的新面目,雕刻艺术就是这一时期的重大成就。北魏开始开凿的敦煌千佛洞、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岗石窟和龙门石窟等,都被称为中国艺术的大宝库。东晋顾恺之等人的绘画及绘画理论都有极高的成就,现有顾恺之的摹本《女史箴图》,是我国文化的珍品。王羲之父子的书法以及当时的音乐、戏剧等都有很大的成就。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 魏晋南北时期著名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他的六法: 1、“气韵生动”。“气韵”是一幅画的总的艺术效果和它的艺术感染力。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一幅绘画作品有真实感人的艺术魅力。 2、“骨法用笔”。即绘画的造型技巧。“骨法”一般指事物的形象特征;“用笔”指技法,用墨“分其阴阳”,更好地表现大自然的阴阳明晦、远近疏密、朝幕阴晴,以及山石的体积感、质量感等。下笔之前要充分“立意”,作到“意在笔先”,下笔后“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一气呵成,画完后又能作到“画尽意在”。 3、“应物象形”。即物体所占有的空间、形象、颜色等。 4、“随类赋彩”。即用不同的色彩来表观不同的对象。我国古代画家把用色得当和表现出的美好境界,称为“浑化”,在画面上看不到人为色彩的涂痕,看到的是“秾纤得中”,“灵气惝恍”的形象。我国山水画家在色彩运用上的这种“浑化”的境界,与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建筑、绿化、山水等色彩处理上的清淡雅致等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但自然中的景色入画,画的色彩是不变的,而园林艺术的色彩却可以随着一年四季,或一天内早中晚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园林与绘画的不同特点,也是绘画达不到的。 5、“经营位置”。即考虑整个结构和布局,使结构恰当,主次分明,远近得体,变化中求得统一。我国历代绘画理论中谈的构图规律,疏密、参羡、藏露、虚实、呼应、简繁、明暗、曲直、层次以及宾主关系等,既是画论,更是造园的理论根据。如画家画远山则无脚,远树无根,远舟见帆而不见船身,这种简繁的方法,既是画理,也是造园之理。园林中的每个景点,犹如一幅连续而不同的画面深远而有层次,“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这都是藏露、虚实、呼应等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宜掩则掩,宜屏则屏,宜敞则敞,宜隔则隔,抓住精华,俗者屏之,佳则收之,使得咫尺空间,颇能得深意。 6、“传移模写”。即向传统学习。从魏晋开始,南北朝的园林艺术向自然山水园发展,由宫、殿、楼阁建筑为主,充以禽兽。其中的宫苑形式被扬弃,而古代苑囿中山水的处理手法被继承,以山水为骨干是园林的基础。构山要重岩覆岭、深溪洞壑,崎岖山路,涧道盘纡,合乎山的自然形势。山上要有高林巨树、悬葛垂萝,使山林生色。叠石构山要有石洞,能潜行数百步,好似进入天然的石灰岩洞一般。同时又经构楼馆,列于上下,半山有亭,便于憩息;山顶有楼,远近皆见,跨水为阁,流水成景。这样的园林创作方能达到妙极自然的意境。 第三节 私家园林 门阀士族的官僚、文人纷纷造园,有权势的庄园主也竟相效尤,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有建在城市里的城市私园,也有建在郊外与庄园结合的别墅园。 洛阳造园之风极盛。在平面的布局中,宅居与园也有分工,“后园”是专供游憩的地方。叠假山,绿化的树木品种多了。 私家园林在魏晋南北朝已经从写实到写意,多讲究造园的意境。 有设计精致化和规模小型化的趋向。 实例:西晋大官僚 石崇-金谷园 据他自著《金谷诗》:“余有别庐在金谷涧中,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田四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礁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 第四节 佛教与寺观园林 佛教早在东汉时已从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是为“汉传佛教”。相传东汉明帝曾派人到印度求法,指定洛阳白马寺庋(guǐ)藏佛经。“寺”本来为政府机构名称,从此以后便用作为佛教建筑的专称。 佛教在中国立足并流行的原因:1、战乱成为宗教盛行的温床;2、与汉文化(儒家、道家)的融合;3、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具有蛊惑力和麻醉作用。 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寺建筑兴起,佛寺特多。梁武帝时,仅建康一地的佛寺多达五百余所,僧尼十余万人。较大的寺院都拥有大量田地和其他财产,他们还经营商业,放高利贷,这就是寺院经济。东晋释道恒曰:“憎尼或垦植田圃,与农夫齐流,或商旅博易,与众人竞利

文档评论(0)

一天一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