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方言特殊现象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寻乌方言特殊现象初探 【作者】吴 金 平 【关键词】寻乌方言??客家??古汉语??词缀??重叠 【指导老师】王 盛 婷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边陲,武夷山与九连山余脉相交处。东接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邻广东兴宁县、龙川县,西毗本省的安远县、定南县,北接本省的会昌县。是赣、闽、粤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特殊。[1]本县境内通行的方言属客家方言,客家方言所拥有的特征寻乌方言基本上都有。现代的语言学家认为,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分支,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方言是某个社会内某地区的人们所使用的,有它自己的特点。[2]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内也因此产生了丰富的方言种类。方言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总会拥有各自特殊的现象区别于民族共同语和其他方言。客家方言作为我国的七大方言区之一,其本身所拥有的特殊现象颇值得关注。国内已有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章太炎先生的《岭外三州语》一书论述了客家方言是保存了不少上古语音语义的汉语方言之一,把客家方言的来龙去脉解释得很清楚。罗香林编辑的《客家史料丛刊》讲到了客家历史、文化,对客家方言的论述也很翔实。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一些著作如《两粤音说》《汉语音韵学》都提到了客家方言的特色所在。本文所要论述的寻乌方言也不例外,跟普通话比,一些特殊现象赫然可见。寻乌方言是客家方言的一个侧面,通过对寻乌方言的研究可以充实丰富客家方言的研究,这是由点到面的一个升华。 一、古色古香的古汉语特征 现代汉语在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今的各方言跟古代汉语依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寻乌方言跟古汉语的关系尤为密切,很好地继承了古汉语特征,这也代表了客家方言的共有特点。“客家方言和汉民族其他民系的方言相比,它的音韵、词语与古代中原的音韵、词语具有更为深厚的因缘。”?[3]?著名学者章太炎及清末的广东学者温仲和都认为客家方言是保留了不少上古语音、语义的汉语方言。 寻乌方言保留古汉语的成分有多少,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又是什么原因使寻乌方言保留了古汉语特征呢? (一)古汉语特征举例 1.语音 ?清末黄遵宪《梅水诗传序》:“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其语言不少变。有沈约、刘渊之韵,词章家误其音,而客人犹存古音者。乃至市井诟谇之声,儿女噢咻之语,考其由来,无不可笔之于书。余闻之陈兰甫先生,谓客人语言,证之周德清《中原音韵》无不合。余常以为客人者,中原之旧族,三代之遗民,盖考之于语言文字,益自信其不污也。”?[4]郑州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原客家研究会执行会长崔璨教授认为“客家人根在中原,所说的话来源以河洛为基础的中原官话。”[5]北京科技大学冯秀珍教授说:“本人认为客家话源出先秦时的中原旧地的周朝官话,尤其是西周的陕西。”[6] 这些学者的观点说明客家方言保留着唐宋以前中原汉语古音。这在寻乌方言中也有体现。寻乌方言中至今保留了不少古代汉语的读音规则,这些读音在普通话中很少出现或已消失,而在寻乌方言中却明显保留着,是常见读音。 (1)保留了“古无轻唇音”的上古语音特点 清代语言学家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五中提出“古无轻唇音”的著名论断,认为“今人所谓轻唇者,汉魏以前,皆读重唇。”他通过经籍异文、声训、反切、直音,古今方音、佛经翻译及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译等材料证明汉魏以前无轻唇音,轻唇读重唇这一现象。[7]这话的意识是说,古代没有轻唇音,凡后代发轻唇[f]声母的字,在上古音里都读为重唇音[b]或[p]或[m]。上古时代轻唇音皆读重唇,从异文、古读和声训中都可以得到充分证明。倘从现代方言来看,闽南、闽北都没有轻唇音,而客家话和吴语中某些轻唇音仍保留着重唇的读法。[8]这种重唇音现象在寻乌方言中有很好见证。如“肥”,在寻乌方言中音为“皮”,“飞”音为“必”,“斧”音为“补”,“粪”音为“笨”,“尾”音为“米”,“无”音为“茅”,“扶”音为“蒲”。在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中,这种重唇音现象是不存在的。寻乌方言中保留这种重唇古读的特征,是对唐以前中原音韵的继承。 (2)保留了古代入声的读法 入声,是一种短促的爆破音,以不塞音[-p]、[-t]、[-k]为韵尾,读音不能延长。古代语音有“平上去入”四音之分,而现代的普通话则由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构成。入声在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将原入声字分别划归到阴、阳、上、去四声。但在寻乌方言中仍然保留有古代入声,如:八、答、出、福、国、七、十、俗、凸、协、塌、压、昨、足、竹等等。这些字的读音短促,不能延长,保留了“入声者直而促”的语音特点。 2.词汇 除语音这个直观易感的特征外,寻乌方言的一些词汇也保留着古汉语特征。 (1)拥有丰富的单音节词 古代汉语演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