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族地区清代文人诗歌略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题】重庆民族地区清代文人诗歌略论 【作者】何 娅 【关键词】重庆民族地区??清代??文人??诗歌 【指导老师】彭 福 荣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重庆市人口以汉族为主体,共有50余个民族,113万的土家族和52万的苗族是重庆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管维良先生认为,“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75万,占总人口的5.7%”,“主要分布在渝东南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涪陵区。”重庆民族地区地处渝东南,主要包括黔江、彭水、秀山、酉阳和石柱等地,幅员面积1.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20%。重庆民族地区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但由于自然、交通、历史和民族等原因,经济发展缓慢,文化进步迟缓。重庆民地区处在湘鄂渝黔交界地带,以崇山峻岭为主,山岭之间平坝星罗棋布,河湖纵横交错。酉水、乌江贯串四省,?是沟通内外的天然动脉。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或给人们带来生产生活的便利;或使人们的衣食住行缺乏正常的保障。清四川总督丁宝桢《四川盐法志?转运》言陆路运盐的艰苦:“踯躅巉岩绝壁间,数十步则一憩息。夏月挥汗如雨,严冬身不挟纩,劳而忘寒,亦天下之至劳苦者也。” 元明到清雍正朝在重庆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汉文化传播得到了加强。“改土归流”以来,没有了“蛮不出峒,汉不出境”的束缚,大量汉族百姓、地方官员和文人学士进出重庆民族地区,加快了文化的发展,促成了重庆民族地区文人文学的成熟。重庆民族地区清代本土文人和外籍文人积极参与诗歌创作,奠定了重庆民族地区文人文学的坚实基础。 笔者拟在把握重庆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民族构成、文化科教等基础上,梳理重庆民族地区清代文人诗歌的概况,概括出重庆民族地区文人诗歌的人文内涵,以就正于方家。 一、创作概况 明清鼎革,重庆民族地区经历了巨大改变。重庆民族地区的政治经历了从土司制度向流官制的变化,经济实现了奴隶主经济向封建经济的转变,汉族百姓的迁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随着与汉族地区经济技术交往的增加,土家族人民学习外地经验,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经济。”[14](P88)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强化和汉文化的深入传播,重庆民族地区涌现出大批本土文人和外籍文人,创作大量诗歌,或歌咏山水的风景优美、或介绍独特的风俗人情、或吊唁名人古迹,形成了重庆民族地区古代文人诗歌创作的高潮。重庆民族地区清代的文人诗歌在作者、题材和体式等方面对文人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重庆民族地区古代文人文学经过远古至明的孕育发展,到清代终于走向成熟。 第一,作者构成特征鲜明。重庆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过土司时期的漫长孕育,文人文学在清代逐渐走向成熟。大批本土文人和外籍文人参与诗歌创作,在数量、身份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一是数量众多。重庆民族地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接受汉文化的深入熏陶,培育了大批的本土文人。随着流官制度的推行和民族隔离政策的废除,更多的地方官员和饱学之士为代表的外籍文人进入重庆民族地区,或游览猎奇,或任职理民,或贬谪荒远。在本土文人和外籍文人的共同努力下,重庆民族地区文人诗歌创作走向繁荣。笔者根据重庆民族地区有关史料和作者籍贯,梳理出重庆民族地区现存清代文人诗歌作者简表如下。 重庆民族地区现存清代文人诗歌作者简表 区??域 石柱 彭水 黔江 酉阳 秀山 数??量 45 26 27 30 32 备??注 另有部分诗歌作者名姓亡佚,故未记。 资料来源:1.(清)王槐龄:《补辑石砫厅志》;2.(清)王萦绪.《石砫厅志》;3.石柱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诗咏石柱》;4.黄节厚:《乌江古代诗词译注》;5.王鳞飞等:《酉阳直隶州总志》; 6.张九章等:《光绪黔江县志》7.王寿松等:《光绪秀山县志》;8.《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酉阳县志》;9.《彭水县志》编纂委员会:《彭水县志》。 人口的变化、物产的丰富、交通的便利,促进重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文学繁荣的坚实基础。上表显示石柱、酉阳等诗歌创作较为繁荣,其原因在于政治地位和交通条件的影响。清代石柱本为马氏土司故地,位于长江之畔,交通相对便利,外界交流的加深促进文人诗歌的创作。马斗慧遍览山水胜境,吟咏作歌,故《补辑石砫厅志?艺文志》收录的10首诗全为游玩古迹景致之作。酉阳不仅为原冉氏土司辖地、清酉阳直隶州州治所在地,更兼有龙潭和龚滩连同酉水和乌江水道,交通极为便利,物资流通频繁。“重庆土家族地区的出川物资往往自重庆沿长江运至涪陵,并改溯乌江。或至酉阳龚滩,以人力搬运至龙潭,入酉水进沅江至沅陵,往常德、汉口等地;或入郁江运至彭水郁山镇,再运往酉阳龙潭,入酉水往常德、汉口等地;也可运往酉阳冯家坝入阿蓬口,经两河口到酉阳龙潭,入酉水,前往沅陵、常德和汉口等地。反之,湘鄂物资亦沿上述路线,从水陆两路发往黔江、秀山、酉阳、石柱、涪

文档评论(0)

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