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古琴.doc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画中的古琴   摘要:传世宋画中出现众多古琴图像,其对宋代琴坛的直观反映,无不与历代琴学文献记载相印证,可视作文献与图像的“二重证据”。而从音乐图像学视角契入古琴研究,亦为研究琴史增添一抹“亮色”。此外众多画卷的背后,承载着宋代以来鼓琴宜忌、琴人身份、藏琴风潮、古琴式样等重要信息,与宋代古琴发展乃至琴乐长河的演化息息相关,不仅可补琴史之阙,亦带来许多新的思考。   关键词:古琴;宋画;琴学文献;音乐图像学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101-09   上世纪初以来,琴学得到广泛重视,琴谱、琴派、琴史等研究成果斐然,但研究者多从琴书谱录、史书杂记中找寻材料,绘画一项学界关注不多。目前笔者所见文论寥寥,如中国美院朱平的博士论文《倾听泠泠之音――古代绘画中的听觉意趣》,但主要为图像志层面研究,对乐的关注不够;再如林蔚丽《中国山水画中的古琴音乐图像》一文,涵盖了宋至民国的琴乐图像,惜该文篇幅不长,且对古琴图像搜集存在较多遗漏;其他如吕钰秀的数篇文论,言约旨深,只因题材所限对古琴图像亦落墨不多。由此可见音乐图像学视角下的古琴研究尚存空白。笔者从《宋画全集》及《故宫书画图录》(台北故宫)中整理出收藏于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近六十幅包含古琴图像的绘画,对其进行新的梳理,从中发掘相关线索,以资考证研究。   一、琴画   宋代文化艺术繁荣兴盛,琴学得到了极大发展。宋承唐制,设“琴待诏”一职,宫廷琴人与文人琴家人才辈出,上至王侯下到布衣无不以琴为荣;古琴演奏、琴学交流乃至琴器收藏蔚为大观,而这些均于宋画中得到反映。这些画作或写文人丝竹雅集,或画雅士抚琴怡意,或绘幽人携琴远游,直观反映出古人操琴的方方面面,按画面内容可大致分为弹琴、携琴、藏琴、雅琴四类。   (一)弹琴   宋画中表现弹琴的作品很多,主要有“知音共赏”、“独自抚琴”与“雅集高奏”三类。“知音共?p”类绘画表现了三五好友相伴,琴人展示琴技包括赵佶《听琴图》、佚名《卢鸿草堂十志图》(其三“幂翠庭”、其四“洞元室”)、刘松年《松荫鸣琴图》、刘松年《琴书乐志图》、佚名《孔子见荣启期》、佚名《归去来辞书画图》、李公麟《高会习琴图》、赵伯驹《停琴摘阮图》。其中刘松年《琴书乐志图》绘一老者凭几弹琴,高冠崔嵬,鹤发童颜。《卢鸿草堂十志图》其三“幂翠庭”绘二儒士席地而坐,一人端坐抚琴,其友身体前倾,似为泠音吸引(图1)。此外《孔子见荣启期》及《归去来辞书画图》二图,前者采孔子见荣启期典;后者取陶渊明诗意,均表现隐士之松风高洁。   “独自抚琴”类表现琴人于无人处弄曲,包括佚名《卢鸿草堂十志图》(其二“樾馆”、其八“涤烦矶”)、佚名(题夏圭)《临流抚琴图》、佚名《深堂琴趣图》、佚名《松荫玩月图》、佚名《松风琴韵》、佚名《松亭抚琴》、杨无咎《独坐弹琴》、佚名《听琴图》。其中《卢鸿草堂十志图》中“樾馆”绘一人静坐茅屋弹琴,琴书相伴;其八“涤烦矶”,高士岩上独自抚琴,江水洞涌,有伯牙感沧溟之意;《松亭抚琴》绘琴人于松亭悠然抚琴,松风吹带,山月照琴;《独坐弹琴》中白衣高士倚琴坐看水流,可谓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听琴图》中琴人于屋内抚琴,窗外三人聆听,弹者气静,听者醉心。   “雅集高奏”类表现琴人于雅集盛会中奏曲,包括佚名《会昌九老图》、佚名《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二者均为长卷。前者绘白居易办九老“尚齿会”一事,中有鼓琴场景;《商山四皓会昌九老图》与此题材相近,弹琴场景亦类似,均刻画三儒士于水榭围坐,一人抚琴,二人听曲,泉弦互唱,知音之情溢于画面。   (二)携琴   宋画中描绘琴人携琴远游的画卷为数众多,包括张先《十咏图》、王诜《渔村小雪图》、李公麟《西岳降灵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赵伯驹《江山秋色图》、佚名《南唐文会图》、佚名《松荫策杖图》、佚名《木末孤亭图》、佚名《杨柳溪堂图》、佚名《水村楼阁图》、佚名《山楼来凤图》、佚名《携琴闲步图》、马远《月下赏梅图》、马远《西周雅集图》、佚名《观瀑图》、佚名《水亭琴兴》、马远《板桥踏雪图》、夏圭《雪屐探梅图》、赵佶《文会图》、梁楷《观瀑图》、龚开《天香书屋》、佚名《十八学士图》、佚名《溪桥林屋》、郭熙《山庄高逸图》、夏圭《山居留客图》、辽代佚名《深山会棋图》、金代佚名《溪山无尽图》、金代佚名《平林霁色图》(图2)等多部画作。其中《十咏图》绘老者携琴童赴高堂盛会,此外诸如《南唐文会图》《文会图》《西周雅集图》亦表现琴人雅集,内中胜友如云。而《天香书屋》《山庄高逸图》《深山会棋图》等则绘主人携琴童访友,切磋琴艺。剩余的众多画卷则表现琴人行走于寒林幽谷间,气象萧疏。   (三)藏琴   宋代金石学肇兴,藏古、鉴古于士大夫中普遍流行,文会雅集中常设品评古董环节。而反映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