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09公务员申论简明教材
目录
申论前言
·申论前言
申论实用知识问答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知识问答
国内首创申论最新多角度精辟解析
·国内首创申论最新多角度精辟解析
第一章 全面把握申论
·第一节 申论概述
·第二节 应对申论考试的根本方法
·第三节 中央国家机关历年申论考试情况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备考策略
第二章 申论的构成要素
·第一节 试题构成要素
第三章 阅读理解
·第一节 审题策略
·第二节 阅读理解的原则
第四章 总结概括
·第四节 总结概括的答题步骤和答题思路
·第五节 总结概括实战演练
第五章 综合分析
·第四节 综合分析实战演练
第六章 提出对策
·第六节 提出对策实战演练
第七章 议论文
·第一节 议论文概说
·第三节 构思文章的策略
·第九节 申论议论文实例讲评
·第十节 论证表述实战演练
第八章 应用型议论文
·第一节 应用型议论文的类型和样式
·第二节 应用型议论文写作方法
第九章 申论热点与实用知识
·第一节 申论时政热点关键词链接
·第二节 哲学基础理论概述
第十章 历年考试真题精解
·07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试卷
·06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录用公务员考试试卷
·08年北京市应届生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
·08年浙江省录用国家公务员考试试卷
申论前言
中公教育的李永新、张永生、万戈、邓湘树、宋震、王学永、李琳、吴鸿民、于天笑、刘彦等老师是公务员考试辅导领域公认的最一流师资,这一团队结合多年辅导智慧,在把握公考最新变化与趋势的基础上,倾心打造了国内最一流的品牌图书——李永新团队系列公考图书。几年来,这一系列图书以其精深的研究与强大的创新成为引领公考的领袖图书,本书具有如下四大特点:
一、八年辅导智慧结晶
中公教育自从2001年开始专业从事公务员考试的深度研究与辅导,在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屡建辉煌,已成为公务员考试培训领域的优秀品牌。中公教育以卓越的辅导实力证明只有深入研发才是帮助考生取得成功的关键。中公教育以李永新老师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将八年辅导经验毫无保留的投入到本书的编著中,使本书真正成为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优秀教材。
二、领袖师资倾力铸造
本书是由中公教育李永新、张永生、万戈、邓湘树、宋震、王学永、李琳、吴鸿民、于天笑、刘彦等核心一线研发与授课教师倾力打造。凭借“领袖团队打造精品教材”的强烈信念,将多年授课辅导经验汇于笔下,为考生奉上能够最快速提高公考成绩的深度辅导申论教材。
三、体系科学、贴近实战
本书以写作学与公共政策学为理论基础,全面把握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热点,提出申论作答的科学思路,总结出“阅读理解——概括分析——提出对策——议论说理”这一申论提高的科学体系。并结合历年真题,在诊断学生通病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讲解,贴近实战,针对性强。
四、分析深入细微、准确把握申论本质
本书对问题的分析完全遵循申论命题规律,从历年真题中选取大量材料,并对每一则材料进行深入分析,阅读的过程就是在不断地将理论与方法转化为自己能力的过程。对学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编写模式源于研发团队对申论本质的深刻理解,旨在全面提高考生应试必备的“六种能力”。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实用知识问答
1.申论作答是否只是写文章?
答:申论的题型有多种,有先判断再说明判断依据及个人看法的,有先找出关键词再做背景链接的,有先阅读理解资料再对限定的材料进行排序的,还有专门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这些题型都要以阅读理解、分析判断为基础,要进行归纳、概括、整理,除作文题外,申论试题的作答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文章”。要正确作答申论,必须针对可能出现的题型,进行应试训练,掌握不同题型的作答方法。
2.摘要、复述、归纳要点、整理给定资料,可不可以抄录原文?
答:要根据题目的有关限制条件决定。一般来说,作答此类“再现资料内容”的问题,可以抄录原文,有的还必须抄录,才能正确体现原文要点,但题目明确要求“不得抄录原文”的就不能直接抄录,要进行某种形式的变通和改造,以不同于原文的面貌写入答案;题目要求“不能整段整句抄录原文”的,可以部分的引述原文,如引用不完整的句子、引用句子中的某些成分——词汇或短语等。前提是要仔细审题。
3.概括资料信息要不要分“1、2、3、4、”几点或几小段?
答:一般不要分“1、2、3、4、……”。作答中把概括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按答题要求和实际情况写在一个整段里,或分两至三小段。概括只是一道小题,字数限制一般不超过400字,即使要表达多层意思,有一、两个小段足够了,不必也不要超过三段。
4.阐述分论点时可不可以用“一、二、三、四”或“第一、第二”这样的序号?
答:不能用序号。无论是汉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公务员考试】2007年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真题.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人民日报之人民时评.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山东省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及解析.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山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上半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二.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上海市行政能力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新疆自治区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doc
- 【公务员考试】2008广东省考试申论真题.doc
- 【公务员考试】2007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题及参考答案.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公务员申论热点之标准表述专题.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练习题集(08年3月-09年3月).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公务员心理测试问题回答技巧及测试样题.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简明宝典.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精简教程.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近义词辨析及归纳口诀.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年七省公务员面试全攻略.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年浙江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详解.doc
- 【公务员考试】2009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行政真题及解析.doc
- 【公务员考试】2009申论妙法通关实用电子手册.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