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 建 铁 路 吕 临 支 线 ZNTJ-2 标 段 15座一般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中 国 铁 建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二局集团吕临支线ZNTJ-2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一年四月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隧道概况 3 三、风险识别 5 四、风险评估 7 五、风险对策措施 9 六、残留风险评估 9 七、风险评估结论 11 一、编制依据 (一)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1、《铁路基本建设项目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文件编制办法》(铁建设〔2007〕152号) 2、《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 3、《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200号) 4、《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 5、《铁路隧道施工技术指南》(TZ 204-2008) 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8、《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331-2009) 9、《铁路隧道辅助坑道技术规范》 (TBJ10109-95) 10、《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TB10121-2007) 11、《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2、《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157号) 1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14、《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 (TZ231-2007) 15、《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TB10503-2005) 16、铁建设【2007】102号文《关于印发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17、铁建设函【2007】100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 18、铁建设〔2010〕120号《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 (二)隧道设计基础资料 1、设计院《ZNTJ-2标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2、施工图 二、隧道概况 (一)概况 吕临铁路ZNTJ-2标段共计有隧道15座,9136延米,其中1km以上隧道2座,3602延米。双线隧道Ⅲ、Ⅳ级围岩采用台阶法,Ⅴ级围岩采用临时仰拱封闭的台阶法施工,洞口浅埋、偏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线路大部分地处山区,隧道比较密集,桥隧相连、隧隧相连比较常见,隧道大部分穿越黄土层,地质围岩较差,Ⅴ级围岩地段占隧道总长度的35.42%,水源匮乏,至工点交通不便,施工难度较大。 (二)工程地质 沿线隧道经过地层为三叠系和第四系地层,沿线岩层为砂岩、泥岩、湿陷性新黄土、老黄土。 隧道工程不良地质情况及特殊情况主要为:湿陷性黄土围岩、滑坡、洞口偏压和浅埋等。 (三)水文 吕临(孟)支线走行区位于吕梁山区以西黄河东侧的黄土丘陵区。地形复杂,沟谷发育,有黄河及其支流湫水河经过。地面总体以一定的坡度向西侧倾斜,冲沟发育,地表径流条件较好。区内黄河支流为季节性流水冲沟,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排泄方式以径流和蒸发为主。 沿线地下水类型划分为:基岩裂隙水、松散堆积孔隙水。 (四)2标隧道工程概况表(如表2) 表2 吕临铁路ZNTJ-2标15座一般隧道工程概况一览表 序 号 隧道名称 起止桩号 长度 (m) 地质情况 围岩类别 长度(m) 一 1~3km大隧道(共2座,合计3602m) 1 胜利坪隧道 DK56+065~ DK57+232 1167 隧道山顶覆盖更新统坡洪积新黄土,隧道进出口覆盖新黄体及粗、细圆砾土,洞身为砂岩夹薄层泥岩,不良地质为进口湿陷性黄土。 Ⅴ级:377m Ⅳ级:790m 2 暖泉会隧道 DK53+480~ DK55+915 2435 隧道进口及山顶地层为坡洪积新黄体,坚硬,结构松散,局部姜石和砾石,洞身为新黄土和砂岩夹泥岩,砂状结构,裂隙发育,围岩较差,进口处新黄土具湿陷性,无不良地质情况。 Ⅴ级:615m Ⅳ级:1820m 二 ≤1km大隧道(共13座合计5534m) 1 吕家岭隧道 DK41+545~ DK41+925 380 隧道地层为坡洪积新黄土、硬塑,下伏砂岩、泥岩,节理裂隙发育。隧道洞身范围内地下水丰富、围岩级别差是不良地质。 Ⅴ级:380m 2 神峪塔隧道 DK41+975~ DK42+840 865 地层为坡洪积新黄土,下伏砂岩、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呈碎块状结构,浅埋段采用明洞渡过,无不良地质情况。 Ⅴ级:70m Ⅳ级:155m Ⅲ级:620m 明洞:20m 3 西沟1#隧道 DK44+130~ DK44+395 265 地层为坡洪积新黄土,下伏砂岩、泥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