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论文:浅谈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61 例.doc
浅谈【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联合治疗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是由于长期反复使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含激素化妆品或激素药物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皮炎。其病情顽固,治疗较为困难。笔者于2007?年4?月~2008?年1?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61?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1?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均符合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诊断标准1。男性6?例(9.84%)、女性55?例(90.16%);城市21?例(34.43%)、农村40?例(65.57%)。原发病多数为湿疹、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痤疮等疾病。用药品种包括派瑞松霜、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软膏、醋酸肤轻松软膏、丙酸倍氯米松霜等,用药时间3?个月~1.5年,平均6?个月,其中有28?例交替使用上述两种或以上药物。均有面部皮肤瘙痒、红斑、丘疹、脱屑、肿胀,并有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毛发增多,自觉颜面瘙痒紧胀感、灼热疼痛感、遇热加重、遇冷减轻等症状。 ????????1.2?方法 ????????1.2.1?一般治疗 ????????立即停用糖皮质激素药膏或化妆品,用温水洗脸,避免使用香皂或护脸霜等用品,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向患者讲清长期使用激素药物的副作用及突然停用激素后病情反跳、加重等情况,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配合,更好地便于对患者的治疗。? ????????1.2.2?药物治疗 ????????口服抗组织胺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迪皿)5?mg1?次/d,复方甘草酸苷?40?ml?维生素c?5g?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d。疗程2?周。同时按皮损情况适当外用炉甘石洗剂等不含激素的药膏。 ????????2?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完全消退,自觉症状完全消失;显效为皮损消70%,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好转为30%≤皮损消退≤70%,自觉症状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30%,自觉症状未改善。 ???????2.2?治疗结果 ????????61?例患者中痊愈者26?例,显效的27?例,好转的8?例,无效的没有,治疗有效率86.67%。2.3?不良反应61?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不适,其中1?例有轻度嗜睡、便秘,1?例出现恶心、乏力症状。 ????????3?讨论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由于种种原因,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已越来越引起皮肤科医师的重视。糖皮质激素有明显的成瘾性、依赖性。激素依赖性皮炎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这是女性的爱美心理,对于面部不当使用药物随意性太大;农村多于城市,这可能与农村医疗知识普及及宣传程度和就医环境有关。复方甘草酸苷的主要成分甘草酸苷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作用,调节t?细胞活化,诱发干扰素产生,具有皮质类固醇样活性和很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葡萄糖酸钙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毛细血管致密度,具有减少渗出、消炎、抗过敏作用。维生素c?可以降低机体的过敏性,调节血管壁功能。综上所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面部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激素样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房武宁,徐澎,任建军,等.舒肤特治疗面部皮质类固醇激素依赖性皮炎67?例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4):284.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