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探3号在线调查数据简析兼谈对学科问题的认识.doc

勘探3号在线调查数据简析兼谈对学科问题的认识.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勘探3号在线调查数据简析——兼谈对学科问题的认识 (魏锐) 尽管在提交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不少老师遇到了困难,但还是真心地感谢技术平台的支持,使得我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完成所有样本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才使得今晚能够腾出精力写一点对调查结果的看法。 除基本信息外,本调查问卷正文由四个部分构成。各个部分问题的选择是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部分 调查目的 二、您认为在选修模块中引入以下内容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问题设置所选择的内容均为课标或教材的新增内容。由于它们对于化学学科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重要意义得到专家们的认同,因此在新课程的编制过程中引入。这一部分调查的是一线教师对这些新增内容价值的认同度。若专家观点和教师观点存在显著的差别,我们就应该考虑是否要修改课标;或者是应该加大教师研修的力度,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以与课标要求达成共识。 三、您认为在选修模块中引入以下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内容的选择同上。 教师凭教学经验对学生是否容易接受这些新增内容作出判断。教师普遍认为困难的内容应当成为今后教学研究的重点。 四、以下是关于学术性模块的内容以及教学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请问您对这些观点是否赞同。 这一部分的调查可分为几个方面: (1)教师对学科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教师对相关概念的教学处理方式及教学观念; (3)教师关于模块功能定位及实施策略的体会与认识。 其中《化学与生活》不属于学术性模块,但由于该模块选学量很大,因此也将其加入调查范围之列。 五、通过本次培训,您有哪些体会。 对培训效果的反馈。 本次网上调查有2685人参加投票,以下是具体问题的统计数据,对于某些问题我们会做简单的点评,或对一组问题所反映出的整体情况发表我们的观点。 一、基本信息 二、您认为在选修模块中引入以下内容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化学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反应的方向。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3.沉淀溶解平衡。 4.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 5.从s、p、d等原子轨道的角度认识电子的运动状态。 6.认识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区别,以更好的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您认为在选修模块中引入以下内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 7.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反应的方向。 8.利用化学平衡常数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9.沉淀溶解平衡。 10.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思路。 11.从s、p、d等原子轨道的角度认识电子的运动状态。 12.认识共价键σ键和π键的区别,以更好的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对于课标和教材中引入的新内容的价值,老师们总体上是认可的。认同其价值并不表示学生能够接受,从教师对学生接受难易的估计来看,最后两项(原子轨道、σ键和π键)的分歧较大。可以说上述问题都是教学的难点,具体的策略在课程文本和昨日的简报中已经有比较充分地讨论,此处不再展开。 四、以下是关于学术性模块的内容以及教学的一些认识和观点,请问您对这些观点是否赞同。 13.电子在核外以圆形轨道作高速运动。 14.电子在核外以椭圆形轨道作高速运动。 15.电子能量状态的不连续是由于电子分层绕核作圆周(或椭圆)运动造成的。 16.px的电子只出现在px电子云所能覆盖的地方。 这是一组关于原子结构认识的题目,其实也是一组非常有趣的问题。尽管是纯粹的学科问题,其中的一些认识也许并没有对与错的区别,可以存在的不同理解和认识,甚至是可以固执己见。对于学科问题允许分歧存在也许听起来是一件荒诞的事情,原因为何,请听如下分解: (1)迄今为止人们还无法跟踪单个电子的运动轨迹,不知道单电子究竟如何运动。 (2)目前基本上否定了行星模型,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几率描述是通行的观点。电子云只是说明了电子在空间某处出现机会的大小,但无法说明从某一个位置如何运动到另一个位置。是连续的轨迹?或许在此处湮灭,同时在另一处出现?我们不得而知。爱因斯坦就持因果论的观点,认为电子运动的不确定性是不可想象的。 (3)波动性观点,在国际上也是一种主流,即认为作为微粒的电子是不存在的,就是一团波,甚至连原子核也是波。这样,核与电子的作用、原子之间的作用都变成了波之间的作用。其实也不难理解,微粒越小,波动性就越强。原子有核与电子组成,核又有质子中子,它们有可分为夸克等等。这样划分下去,最终会得到什么呢?诚如可见光具有粒子性(光子),从可见到红外波长依次增大,也就是说波动性依次增强,微波通常不会被认为是粒子了吧? (4)从统计的观点 ,我们介绍给学生电子云模型,但对于轨道之间的关系、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没有交待清楚。 由于电子的不确定性,对于单个原子来讲,其电子在核外概率分布应该是尽可能分散并具有尽可能高的对称性,最理想的对称性

文档评论(0)

企业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