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8-第三讲: 洋务运动与中国社会的初步变化.pptVIP

498-第三讲: 洋务运动与中国社会的初步变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②自己造船时期(19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 购船买舰活动失败后,闽浙总督左宗棠提出了自己设厂造船以筹建海军的计划。他说: 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顿水师不可;欲整顿水师,非设局建造轮船不可。 ——丛刊《洋务运动》五,第6页 左宗棠的建议被批准,福州船政局由此而立到1874年,福建造轮船15艘,江南制造总局造7艘。当然早期这些轮船都非常小,仅仅几百匹马力,且都是木质。尽管如此,中国近代海军诞生了。不过这一时期,洋务派的主要注意力海在造船上,还没有把筹设海防与编练海军结合在一起。 ③初步发展时期(1874-1884) 促使中国近代海军迅速成军的事件是日本侵台。1874年5月日本侵犯我台湾。洋务派加速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步伐。江苏巡抚丁日昌提出《海洋水师章程》6条,建议于中国沿海设立南洋、北洋、东洋3支海军。清政府基本接受了这个建议。 到1884年,中国海军初具规模,共有南北洋、福建三支舰队。此间购买巡洋舰2艘,炮舰12艘,自造14艘,共有28艘,加上原有的,总排水量达三万多吨。中国海军在1882、1884的两次朝鲜事变中,在中法战争中,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抑制了法国、日本对越南、朝鲜和我国的侵略。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比如福建舰队遭法国海军袭击,损伤严重。 ④快速发展时期(1885-1888) 中法战争之后,清政府总结经验教训,认为中国海军必须加速发展,制定了“大治水师为主”的方针,为统一海军指挥权,1885年10月,特在北京设立海军衙门,任命醇亲王奕譞为总理海军事务大臣,奕匡力、李鸿章为会办,并李鸿章“专司其事”,李鸿章实际上掌握了海军大权。 李鸿章借机加紧了北洋海军的建设步伐,仅在4年之间,就从外国购买铁甲舰、新式快舰和鱼雷艇14艘。到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成军,有大小舰艇25艘,官兵4000人,已经成为一支颇有规模的舰队了。与此同时,李鸿章还花费巨资,修建了旅顺、威海卫军港,作为海军的根据地。 ⑤停滞发展时期(1888-1894) 1888年至1894年甲午战争之前,为中国海军停滞发展时期,中国海军几乎没有在添置新舰,原因是西太后要修颐和园,将海军经费挪用。 与北洋舰队发展的同时,其他舰队也都有发展,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实际上创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舰队,其基本情况如下: 甲午战争之前中国海军情况一览表 北洋舰队:直隶总督辽东半岛至山东半岛旅大、威海卫,28,13,41200 ,3500 南洋舰队:两江总督,江苏沿海及长江一带,上海吴淞口,16,0,19000,2350 福建舰队:闽浙总督,浙江福建台湾,福州马尾,10,1,9700,不详 广东舰队:两广总督广东沿海,广州黄埔30, 11,14000,不详 舰队 统辖官 防区 基 地 军舰 鱼雷艇 总排水量 乘员 (二)创办民用企业的求富活动 1、创办民用企业的原因 第一,军工生产需要大量的燃料和原料,。中国资源虽然很丰富,但大都没有开采,燃料和原料都需要进口。二进口的原料煤铁等价钱既高,又无从保证。军工企业的发展急需相应的发展煤铁等工业。正如李鸿章所说: 船炮机器之用,非铁不成,非煤不济……闽沪各厂,日需外洋煤铁极伙。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页49 第二,洋务派在创办军工企业、创建陆海军的活动中遇到了经费短缺的困难。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人民起义和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耗费了大量军费,财政极为困难,无力再举办大型的军工企业,要维持和继续兴办军工企业,就必须开辟财源。 第三,这一时期,人民起义相继被镇压,农民革命运动进入低潮,和外国的矛盾暂时缓和,清政府的统治相对稳定,洋务派得以把洋务活动重心由军工转为民用。 第四,洋务派对西方的认识比前大大深入了一步,认识到西方的长技,除了船坚炮利之外,还在于有着雄厚的经济基础,因此要想强,必先富。正如李鸿章所说: 夫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 ——《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19,页39 在此认识之下,他们提出了求富的口号,试图把洋务运动引导到“必先富而后强”的轨道上去。这是非常可贵的认识。 第五,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经济活动,还有“冀稍分洋商之利,”奕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企图和打算。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不断要求在华开矿设厂、修筑铁路、架设电线等要求,为了维护利权,洋务派主张自己开矿、自己修路,自己设厂、自己架线等,于是创办民用企业的活动一时形成高潮。 2、主要民用企业

文档评论(0)

小玉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