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基坑工程施工方案》.doc

《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基坑工程施工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 基坑支护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陈 辉 跃 审批: 黄 荷 山 福建省闽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惠安建筑业发展中心工程项目部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三、设计基本原则 四、设计依据 五、监测项目内容 六、测试方法原理 七、监测工作布置 八、监测频率与资料整理提交 九、质量目标和保证施 十、应急预案 十一、安全文明施工、环境保护目标和保证措施 十二、附图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况 拟建工程位于惠安县螺阳镇,世纪大道西侧,北侧临惠黄公路,西侧为闽南服装厂,场地南高北低,相差约1.2m,公寓楼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7.70m,其余部分的0.00相当于黄海高程26.70m。 拟建工程基础形式采用人工挖孔灌柱桩,地下室面积9023m2,周长402m,地下室底板垫层底面标高-5.10m(黄海高程21.60m),基坑开挖深度为4.8m~6.0m。 本工程支撑采用组合喷锚支护结构体系,为避免粉砂层管涌在坑壁位置设置降水井点,基坑施工过程中持续降水,本基坑支护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γ0=1.0. 本工程相关单位如下: 建设单位:福建惠安建筑业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福建省超平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地质条件 拟建工程基坑围护设计参数详见下表: 层 名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重度 r kN/m3 压缩模量 Es0.1-0.2 (MPa) 抗剪强度 指标 承载力 修正系数 c kPa φ ° ηb ηd 素填土 -- 18.0* 4* 10* -- -- 粉质粘土 170 19.1 8.3* 34 17.6 0.3 1.6 粉砂 140 19.5* 7.0* 20* 残积砂质粘性土 240 19.9 16# 11 21.5 -- -- 强风化花岗岩 500 21.0* 15* -- -- -- -- 中风化花岗岩 5412 22* 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1.63MPa(其中Ψ取0.13计算) 注:(1)上表中“*”表示经验值,#为变形量; 场区地下水受季节、降雨量及地表水控制,由于含水层的渗透性和径流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形成互补的补给和排泄关系,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枯水期与丰水期水位变幅较大,同时也受到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在自然地面下1.60-2.30m。 二、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 本工程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根据围护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场地工程地质及环境条件,针对本工程的监测保护应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 ①? 拟建场地地下室范围内外围,基坑开挖估计会对周边建(构)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时,应对邻近的建筑物进行监测,保证邻近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三、设计基本原则 系统性原则 所设计的监测项目有机结合,并形成有效四维空间,测试的数据相互能进行校核; 运用、发挥系统功效对基坑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测,确保所测数据的准确、及时; 在施工工程中进行连续监测,确保数据的连续性; 利用系统功效减少监测点布设,节约成本。 可靠性原则 设计中采用的监测手段是已基本成熟的方法; 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通过计量标定且在有效期内; 在设计中对布设的测点进行保护设计。 与结构设计相结合原则 对结构设计中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 对结构设计中,在专家审查会上有争议的方法、原理所涉及的受力部位及受力内容进行监测,作为反演分析的依据; 依据设计计算情况,确定围护结构及支撑系统的报警值; 依据业主、设计单位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针对性布点。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面的原则 对围护体及支撑系统中相当敏感的区域(如西北边)加密测点数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 对勘察工程中发现地质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施工过程中有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除关键部位优先布设测点外,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方法、监测元件的种类、监测点的保护措施; 结合施工实际调整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尽量减少对施工质量的影响; 结合施工实际确定测试频率。 经济合理原则 监测方法的选择,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 监测元件的选择,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之仪器设备; 监测点的数量,在确保全面、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联系,减少测点数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四、设计依据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

文档评论(0)

145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