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望新闻周刊2011年第5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瞭望新闻周刊2011年第5期 本期目录 [瞭望论坛] ·从回家过年看文化之根 [热点观察] ·城市居民春节消费心态 ·问症土地财政“恶疾” ·三问房产税 ·湖大教师“下课”背后 [时 评] ·政策退出后三大悬念 ·假释犯变身官员,谁之责 ·读者笔锋 [专题报道] ·互联网“浅薄症” ·互联网,毒化了大脑? ·专访《浅薄》作者尼古拉斯·卡尔“互联网在改变思维的平衡” ·对《浅薄》的评论 ·“美丽新世界”到来了吗 ·互联网的“达尔文预言” ·时事聚焦 ·瞭望前瞻 [高层决策背景] ·决策机制立足执政为民 [特 稿] ·文化产业高增长契机 [国情国策] ·中央国家机关读书热 ·路甬祥:中科院倒新跨越的新使命 [社 会] ·一周网谈: 网民热议温总理与上访群众面对面(三卿) [时 评] ·易用的低碳才是真低碳 ·为世界反恐敲响的警钟 [视 野] ·莫因“国学”迷失现代化方向 [国情国策] ·主体功能区规划“亮相” [人物] ·尹泽勇:为飞机装颗“中国心” ·焦点人物 [社 会] ·火车票实名制:载不动许多愁 ·迈向“人的城市化” [财 经] ·沪深“大战”国际扳 ·重现西南“大城辉煌” [南辰汽车聚焦] ·吊诡的合资“自主品牌” [国际评论] ·中俄继续加强战略安全磋商 [国 际] ·菅直人外交诀别“鸠山路线” ·中美增进战略互信在路上 [教 育] ·中国缘何缺乏创新人才 [专家视点] ·奥巴马国情咨文三个特点 从回家过年看文化之根 《瞭望新闻周刊》 2011005期作者/本文总字数:1924字 文/汤耀国 又要过年了。车站内外的千万张面孔,或兴奋或焦灼,都在诉说着回家的渴望。哪怕千里迢迢,纵使一票难求,也挡不住一往无前的身躯,去圆满心中一年的牵挂。 几千年来,不管城头的大王旗如何变幻,中国人对家的情怀几乎始终如一,它已化入血脉里,或许曾受梗塞,但从未消绝。过年的时候,其表现更是极尽其致。到如今,尽管年味似乎越来越淡,还是没有什么传统能像过年团圆一样,调动起从庙堂到乡野的举国情感。正因为凝聚着全体中国人的情感,这个年,才成为“中国年”,它是绵延千年的农历春节,而非改元百年以来的西历元旦。 一个国家的时间,两种历法来度量,折射出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微妙处境。历法曾是颇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正朔,所以统天下之治也”。在辉煌的过去,中国发明的农历通行于东亚各国。但到近代,后起而主导世界的西方,其历法被此间纷纷效仿。背负几千年农业大国传统的农历,则被逐渐弃用。就连中国本身,无论民国之初,还是共和国之初,都改用西历为官方历法,以接上外部世界的轨道。 对于传统,更改历法并非孤立事件。清末民初以来,许多文化人一面开眼看世界,一面斜眼视传统,尽管不是完全一边倒,也俨然为主流。五四先贤尚把矛头集中在“三纲五常”、“吃人礼教”,后来由文化进于政治、社会,由观念推及习俗、器物,由反思传统变为反传统,愈演愈烈,传统几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到“文革小将…‘破四旧”之时,就连家庭伦理也几被瓦解。 如何对待传统,就是如何对待先人、对待历史。过去长时间的反传统倾向,既显示出在先人面前的自负,也流露出在外界面前的自卑,结果造成了深深的断裂与。自我陌生感。是故,改革开放前期,经济建设正名不久,文化上的“寻根”也随之开始,延续至本世纪,国学热、儒学热出现了一波又一波。 复兴传统不只是文化圈内的事,政府之手近年也频频显现。清明、端午、中秋成为法定假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祭黄祭炎祭孔大典屡屡上演,等等,尽管其间有“假日经济”的揣测,有“意识形态输出”的担忧,有“越位僭制”的怀疑,但尊重传统、重建文化自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很大范围内的共识。 传统说到底,就是先人的生活方式与经验。传统的可贵,并不是因为像古董那样越久远越值钱,而是能供我们以启示和借鉴,让我们更好地生活于当下,这是其实际价值。事实上,蔑视先人经验者,往往也不尊重同时人的经验,甚至迷信天纵的英明。可惜的是,历史不能打草稿,可怕的是,人被当作计划的试验品。如果老办法还很好用,我们就不必煞费苦心自作聪明刻意求新;而当它失去现实意义,也不必墨守成规自缚手脚故作特殊。一棍子打死或全盘照收自然都不可取,但什么是“孩子”,什么是“洗澡水”,何为精华,何为糟粕,有时并不那么容易界定,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何检验传统的实际价值,也只有依靠实践标准,渐进改革的合理性也正在于此。 不过,传统还有其“无用之用”,其情感价值同样殊为重要,长年累月下来,它可为群体营造共同呼吸的精神空间,形成令彼此亲近的人格特质。“徒法不足以自行”,在同一个精神家园内,社会的运转就要通畅得多,就有望获得超越刚性稳定的柔性和谐。 回家过年正可让我们看到传统的双重价值有一即可。天地不言,如何计时只是人的方便法门,怎么方便怎么来,农历在规范生活中让位

文档评论(0)

中华书局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