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 程 名 称:水利水电工程钢结构课程设计
课 程 代 码: 8203281
题 目: 露顶式平面钢闸门
学院(直属系) : 能源与环境学院
年级/专业/班: 2009级/水利水电工程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开 题 时 间: 2011 年 12 月 日
完 成 时 间: 2011 年 12 月 日
目 录
1.设计资料………………………………………………………………………………………
2.闸门结构的型式及布置………………………………………………………………………
3.面板设计………………………………………………………………………………………
4.水平次梁、顶梁和底梁的设计………………………………………………………………
5.主梁设计………………………………………………………………………………………
6.面板参加主(次)梁工作的折算应力验算…………………………………………………
7.横隔板设计……………………………………………………………………………………
8.纵向连接系设计………………………………………………………………………………
9.边梁设计………………………………………………………………………………………
10.行走支承设计…………………………………………………………………………………
11.轨道设计………………………………………………………………………………………
12.闸门启闭力和吊耳计算………………………………………………………………………
工程概况:
闸门是用来关闭、开启或者局部开启水工建筑物中过水孔口的活动结构。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水位、调节流量。闸门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与适用,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整个水工建筑物的原行效果。
水工刚结构露顶式焊接平面钢闸门设计计算书
设计资料及有关规定:
闸门形式:楼顶式平面钢闸门
孔口尺寸(宽高):10m11m
上游水位:10.8m
下游水位:0.1m
闸底高程:0.0m
启闭方式:电动固定式启闭机
材料 钢结构:Q235-A.F;
焊条:E43型;
行走支承:滚轮支承;
止水橡皮:侧止水用P型橡皮,底止水用条形橡皮
制造条件 金属结构制造厂制造,手工电弧焊,满足Ⅲ级焊缝质量检验标准
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 1974-2005》
二、闸门结构的形式及布置
1. 闸门尺寸的确定
闸门高度:考虑风浪所产生的水位超高0.2m,故闸门高度=10.8+0.2=11m;
闸门的荷载跨度为两侧止水的间距:=10m
闸门计算跨度:=+=10+20.2=10.4m
图1
2.主梁的形式
主梁的形式应根据水头和跨度大小而定,本闸门属中等跨度,为了制造和维护,决定采用实腹式组合梁。
主梁的布置
根据闸门的高跨比,采用4根主梁。
根据公式 计算每一根主梁距水面的距离K及第K跟主梁,得:
3.60 m;6.58 m;8.52 m;10.09 m
4. 梁格的布置和形式
梁格采用复式布置和等高连接,水平次梁穿过横隔板上的预留孔并被横隔板所支承。水平次梁为连续梁,其间距应上疏下密,使面板各区格所需要的厚度大致相等,梁格的布置具体尺寸见图2
5. 连接系的布置和形式
(1)横向连接系,根据主梁的跨度,决定布置4道横隔板,其间距为2m,横隔板兼作竖直次梁。
(2) 纵向连接系,设在两个主梁下翼缘的竖平面内,采用斜杆式桁架。
6. 边梁与行走支承
边梁采用单腹式,行走支撑采用胶木滑道。
三、面板设计
根据SL1974-1995《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修订送审稿,关于面板的计算,先估算面板厚度,在主梁截面选择之后再验算面板的局部弯曲与主梁整体玩去的折算应力。
1.估算面板厚度
假定梁格布置尺寸如图2所示。面板厚度按下式计算
t=a
当b/a≤3时,a=1.5,则t=a=0.068
当b/a 3时,a=1.4,则t=a=0.07
现列表1计算如下:
表1
区格 a(mm)
b(mm) b/a k p t(mm) Ⅰ 1820 2000 1.10 0.386 0.009 0.059 7.30 Ⅱ 1780 2000 1.12 0.356 0.02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