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热分析基础知识.ppt
3.样品的粒度和用量 样品的粒度不宜太大、装填的紧密程度适中为好。同批试验样品,每一样品的粒度和装填紧密程度要一致。 小用量 大用量 ΔW 温度→ 4.试样皿(坩锅) 试样皿的材质有玻璃、铝、陶瓷、石英、金属等,应注意试样皿对试样、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应是惰性的。如聚四氟乙烯类试样不能用陶瓷、玻璃和石英类试样皿,因相互间会形成挥发性碳化物。白金试样皿不适宜作含磷、硫或卤素的聚合物的试样皿,因白金对该类物质有加氢或脱氢活性。 三、 TG的应用 一、应用范围 1.陶瓷矿物原料的组分定性、定量 2.无机和有机化合物的热分解 3.蒸发、升华速度的测量 4.活化能和反应级数测定 5.催化剂和添加剂评定 6.吸水和脱水测定 二、应用实例 CuSO4·5H2O → CuSO4 + 5H2O 结晶硫酸铜(CuSO4·5H2O)的脱水 45 78 100 118 212 248 温度(℃) 重量(mg) W0 -W1 W1-W2 W2- W3 W3 W0 W1 W2 W3 A B C D E F G H CuSO4·5H2O的热分解曲线示于图中。图中TG曲线在A点和B点之间,没有发生重量变化,即试样是稳定的。在B点开始脱水,曲线呈现出失重,失重的终点为C点。这一步的脱水反应为: CuSO4·5H2O→CuSO4·3H2O+2H2O 45 78 100 118 212 248 温度(℃) 重量(mg) W0 -W1 W1-W2 W2- W3 W3 W0 W1 W2 W3 A B C D E F G H 在C点和D点之间试样再一次处于稳定状态。然后在D点进一步脱水,在D点和E点之间脱掉两个水分子。这一步的脱水反应为: CuSO4·3H2O→CuSO4·H2O+2H2O 45 78 100 118 212 248 温度(℃) 重量(mg) W0 -W1 W1-W2 W2- W3 W3 W0 W1 W2 W3 A B C D E F G H 在E点和F点之间生成了稳定的化合物,从F点到G点脱掉最后一个水分子。G点到H点的平台表示形成稳定的无水化合物。这一步的脱水反应为: CuSO4·H2O→CuSO4+H2O 根据热重曲线上各平台之间的重量变化,可计算出试样各步的失重量: 平台AB表示样品稳定,设样品原始重量 Wo=10.8 mg; BC为第一次失重,Wo-W1=1.55mg,失重率=(Wo-W1)/ Wo=14.35%; DE为第二次失重,失重量为1.6 mg,失重率为14.8% FG为第三次失重,失重量为0.8 mg,失重率为7.4% 总失重率= (Wo-W3)/ Wo=36.6% 45 78 100 118 212 248 温度(℃) 重量(mg) W0 -W1 W1-W2 W2- W3 W3 W0 W1 W2 W3 A B C D E F G H 理论失重量为36% 结论:结晶硫酸铜分三次脱水 CuSO4·5H2O → CuSO4·3H2O + 2H2O ↑ 理论失重量为14.4% CuSO4·3H2O → CuSO4·H2O + 2H2O ↑ 理论失重量为14.4% CuSO4·H2O → CuSO4 + H2O ↑ 理论失重量为7.2% 45 78 100 118 212 248 温度(℃) 重量(mg) W0 -W1 W1-W2 W2- W3 W3 W0 W1 W2 W3 A B C D E F G H 第四节 示差扫描量热法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DSC)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程序控温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能量差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种技术(国际标准ISO 11357-1)。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