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桃园矿毕业设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北桃园矿毕业设计.doc

一 般 部 分 1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述 1.1.1 矿区地理位置 桃园井田位于淮北平原中部,区内地势平坦,大多为农田,朱曹王庄位 图1-1 桃圆矿交通位置示意图 于区内,人口较多,采区范围内地面标高+22.99~+24.9m,人工沟渠较多,有二沟、三沟、四沟流经本区,进矿公路穿过其间。 本矿北距宿州市约12km,淮北市约70km,南距蚌埠市75km,京沪铁路从东北部穿过,且附近有宿县,凌家桥,西寺坡三个车站,宿蚌(206国道)公路自南经西侧穿过,交通极为便利,如图1.1所示。 供电:本矿位于宿县矿区南部,矿井供电从南坪220/110/35kv专用供电. 1.1.2 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属季风暖温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平均900mm左右,无霜期约200天,年平均温度15℃,最高气温40℃,最低气温-23℃,土壤冻结深度150mm。据史料记载,本区属于4~6级地震区,地震烈度为7级。 1.1.3 矿区的水文情况 浍河从本区以南约2.5km处流过,为常年有水河流。在工业广场和工人村附近作过洪水位调查,最高洪水位出现在1963年,位于曹家小队村西。洪水一般在暴雨后形成,低洼处积水一般0.20~0.50m,雨后1~3天即可退落。 1.2 井田地质特征 矿井范围南以皖北矿物局祁南矿为界,北以煤层边界为界,西以煤层露头为界,东以煤层-1250标高为界,东部开采边界有扩大的可能,因为煤层赋存较深有可能有未探明的储量,水平投影线,呈类似矩形。井田走向长度为7.91-8.23km,平均走向长度为8.1km,倾斜宽为2.86-3.22km,平均为3.1 km,平均倾角为18度,井田水平宽度为2.71-3.04 km,水平面积为23.24km2。 1.2.1 煤系地层 本区为巨厚松散层覆盖的隐蔽煤田,新生界松散层厚278.7~288.38米,平均284.33m。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第三系和第四系, 区内煤岩层基本为走向南北、倾向东的单斜构造,煤层倾角16°~20°,由南向北逐渐变大,大多在18°左右,产状变化不大。 1.2.2 水文地质特征 1矿井含、隔水层(组、段)水文地质特征 1)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组、段)水文地质特征 本区含煤地层均被新生界松散层所覆盖,松散层由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组成,其厚度受古地形控制。松散层两极厚度275~288.4m,平均厚284.3m。通过松散层岩性组合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可分为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现自上而下分述之。 (1)第一含水层(组) 一般自地表垂深3~5m起,底板埋深25.00~27m,平均26m。岩性主要由 图1.2 地质综合柱状图 浅黄色少量浅灰色粉砂,粘土质砂、细砂夹4~8层粘土或砂质粘土组成。近地表为褐黑色耕植土壤,呈疏松状,含钙质砂礓结核。垂深20m左右普遍发育有一层灰黑色富含腐植质的粘土或砂质粘土,厚约1~1.5m,含螺蚌化石或碎片。该组上部为潜水,下部水具弱承压性,为一复合型潜水~弱承压含水层(组)。 (2)第一隔水层(组) 底板埋深34~39m,平均埋深36.5m。隔水层厚9~12m,平均10.5m。岩性由暗黄色、浅黄色中厚~薄层状粘土或砂质粘土夹1~2层砂或粘土质砂组成,富含钙质或铁猛质结核。粘土或砂质粘土粘性好,塑性较强,一般隔水性能较好,但在局部地带隔水层较薄,使其具有弱透水性。 (3)第二含水层(组) 底板埋深68~99m,平均埋深83.5m。层厚34~60m,平均47m。岩性以褐黄、棕黄色细砂、粉砂为主,本组为一孔隙型复合承压含水层。 二含与一含在水08孔和82孔进行了混合抽水,另外在补67孔单独对二含进行了抽水,S=28.03m,q=0.00425L/s.m,含水性较弱,k=0.014m/d,静止水位标高为+21.64m,水质类型为HCO3-Na.Mg型,矿化度0.59g/L,PH值7.7,全硬度16.01德国度。 (4)第二隔水层(组) 底板埋深96~104m,平均埋深102.6m。层厚5~28m,平均厚19.1m。岩性由棕黄色、浅棕红色粘土、砂质粘土夹1~2层薄层砂层组成,隔水层一般塑性好,膨胀性强,结构致密,分布较稳定,隔水性能一般较好。 (5)第三含水层(组) 底板埋深156~172m,平均埋深166.6m。层厚60~68m,平均64m。岩性由棕黄色、灰白色中砂、细砂、粉砂夹粘土或砂质粘土组成,砂层呈松散状,分选较好,单层厚度较大,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次为长石及云母片。本组中上部一般含有1~3层透镜状钙质胶结的砂岩(盘),厚1~3m,较坚硬,局部有溶蚀现

文档评论(0)

追风少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