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ppt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风险与风险管理模型 关键风险研讨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行动计划 理想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组织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风险与风险管理模型 关键风险研讨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行动计划 理想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组织 内部控制实效案例 巴林银行倒闭案 背景 有200多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且实力雄厚的老牌商人银行,以根基牢固、资金雄厚享誉世界,它的倒闭使整个国际金融界为之震动。各大传媒纷纷报道了事件的起因:巴林银行集团在新加坡的分支机构——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年仅28岁的尼克·里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从1994年下半年起,在日本东京市场上做了一种十分复杂、期望值很高、风险也极大的衍生金融商品交易--日本日经指数期货。他认为日本经济走出衰退,日元坚挺,日本股市必大有可为,故想赌一赌日本股市劲升,不料,日经指数从1月初起一路下滑,到1995年1月18日又发生了日本神户大地震,股市因此暴跌。里森所持的多头头寸遭受重创。由此造成的损失则激增至令人咋舌的86000万英镑,并决定了巴林银行的最终垮台。 思考 1.松散的内部控制。从巴林破产的整个过程看,无论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都普遍认为,金融机构内部管理是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而巴林的内部控制却是非常松散的。在日经指数下跌的时候,巴林的财务已经失控,里森已经给巴林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但是巴林总部却源源不断的给里森提供资金支持。巴林银行本身的内部控制制度失灵,预警系统失效,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2.业务交易部门与行政财务管理部门职责不明。巴林新加坡分部,尼克·里森本人就是制度。他分管交易和结算,这种做法给了里森许多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在新加坡分部,里森获得的个人权力过大而受到来自总部的监督约束又太小。他既负责前台交易又从事行政财务管理,就像一个人既看管仓库又负责收款。对于一个商业银行,出现这样的情况是有悖于常理的,但是巴林却让此状况维持多年,直到最后的倒闭。 内部控制实效案例(续) 巨人集团的“失败” 背景 成立于1989年8月的巨人集团至1993年12月就已经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实现年销售额300亿,年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1994年8月,史玉柱突然召开员工大会,提出了“巨人集团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想”,总目标是:跳出电脑产业,走向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 1995年,巨人集团在全国以集中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30个产品,投放广告1个亿,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也从290人发展到2000人。 1995年,史玉柱在提出第二次创业的一年后,不得不再次宣布进行整顿,在集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干部大换血。同年,巨人的发展形势急转直下,出现财务危机,步入低潮。 1996年初,史玉柱为挽回局面,将公司重点转向减肥食品“巨不肥”。3月,“巨不肥”营销计划顺利展开,销售大幅上升,公司情况有所好转,但公司旧的制度弊端、管理缺陷并没有得到解决。相反,“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了。 1997年初,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终因财务状况不良而陷入了破产危机之中。 内部控制实效案例(续) 巨人集团的“失败”(续) 思考 企业发展战略目标错位 “成也目标,败也目标”。史玉柱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的优势资源支持了其在电脑行业的创业,奠定了巨人集团的发展;然而,由于史玉柱的目标转型——向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多元化发展,使巨人集团走向衰败。巨人集团向保健品和房地产行业多元化发展的目标,与巨人集团的管理能力、资金能力和技术能力产生错位,企业管理、资金、人员素质不能与设定的目标相匹配,企业战略风险增大。 企业内部控制混乱 企业战略调整的风险需要有系统完善的内部控制来化解,而在巨人集团激进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以及员工素质没能跟上企业战略的变化。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几万、十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资产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流失了,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于是,外部的巨变加上内部的混乱,导致企业经营管理的风险剧增,并且难于驾驭。 内部控制实效案例(续) 三鹿集团“结石门” 背景 三鹿集团一直在快车道上高速行

文档评论(0)

暖洋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