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部分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
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中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
受教育者:教育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米丁斯基、凯洛夫)【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4、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 :古代中国教育;古代印度教育;古代埃及教育;古代希腊、罗马教育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蒙田和培根;其特征:a、人本主义;b、古典主义;c、世俗性;、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a、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b、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d、教育的世俗化;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
a、教育终身化b、教育全民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多元化e、教育技术现代化
5、学校教育的三种发展形势
前制度化教育(实体化教育)、 制度化教育、 非制度化教育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的教育学雏形;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a苏格拉底【产婆术】 b、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 c、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强调注重人在教育中的发展,主张分阶段教育,提倡和谐的全面发展教育】
4、教育学的建立与发展:a、教育学学科的诞生: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b、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c、教育学的发展
01.马克思教育学的发展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于国民制度》,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科《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
实验教育学(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
02.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批判教育学
03.当代教育学发展
04..教育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专题二 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必须予以保证的带有强制性的国民教育。
意义:义务教育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优惠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既可以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2、《义务教育法》
1、颁布与实施:1986年4月六届人大审议通过《义务教育法》,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1992年4月,国务院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更加具体、规范;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进行了修订,自2006年9月1日起实施。
2、基本内容【指导思想:培养“四有”新人;对象及年限;学制;管理体制(国务院领导,地方负责、分级管理)。
3、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a.普及性;b.基础性c.强制性。
小学教育目的
小学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
德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科学知识文化技能:阅读、书写、表达、计算机基础知识;自然社会生活常识)
体育(培养意志力)
美育(鉴赏创造美的能力,培养高尚情操、文明素养)
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习惯的教育)
2、素质教育 基本内涵
三大要义: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核心】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创新是教育的灵魂)
专题三 教育与人的发展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阶段性 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强调内在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
孟子(人性本善)、弗洛伊德、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机制)
外铄论(强调教育环境的作用)
【荀子(性恶论)、洛克(白板说)、华生(“一打婴儿”言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与外在共同作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