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务报》和它的读者(之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标题注释】本文为“行政院国科会专题计划”“‘知识仓库’、‘思想资源’与‘概念变迁’:晚清士人的阅读世界()”(计划编号:NSC92-2411-H-001-073)之部分成果,谨致谢忱。本文引用的《时务报》版本是《强学报·时务报》(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本,全5册),以下引用时,除注明文章作者与篇名外,因各文单独起页,故另只注明影印本总册数(如影本2,即为影印本第2册)与总页码。本文引用上海图书馆编《汪康年师友书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989年,全4册)时,除注明发函者外,缩写为《书札》,并注明总册数与总页码。? 【内容提要】作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最受瞩目的期刊,《时务报》在读书界引起的回响多元繁复。每位读者在读报的时分,都会因个人关怀的不同与思想立场的差异,对《时务报》承载/提供的讯息有他自己的理解和诠释,从而形构了生命个体对外在局势和自我定位的认知,响应的策略与行动自是千样万态。整体观之,环绕着像《时务报》这样的传播媒介而引发的读者的喜恶乐怒,其实是思想观念体系/价值系统在公共场域里的趋同或冲突。 【摘 要 题】近代报刊与中国社会 【关 键 词】时务报/公共空间/公共领域/晚清/阅读史 【正 文】 拿到光绪廿三年(1897)二月廿一日出版的《时务报》第21册的读者,展卷伊始,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麦孟华与梁启超的两篇文章:麦孟华的文章放言“中国宜尊君权抑民权”,(注:麦孟华:《论中国宜尊君权抑民权》,《时务报》第21册(本文附录注明出版时间者,注释中不再注明,下同),影本2,第1387-1390页。)竟与《时务报》前此刊出的声言“民权”之益的调子,好似正异其趣;(注:例如汪康年:《论中国参用民权之利益》,《时务报》第9册,影本1,第556-559页。)另一篇则是梁启超介绍从美国的“墨尔斯根省之大学”毕业,“以发念救众生疾苦因缘故,于是专门医学”,并且“惟以中国之积弱,引为深耻”的江西九江女子康爱德之事迹的文章。(注:梁启超:《记江西康女士》,《时务报》第21册,影本2,第1390-1391页。)两文一出,都引发了《时务报》读者无限的联想。如高凤谦(梦旦)就不认为麦孟华的文章是唱反调之作,在他看来,“中国之患,在于事权无属,故百事废弛。非伸民权,即君权亦无所寄”,而要提倡“民权”/hlxbylw/,在“论议措辞”方面,便“不可过激”,如麦孟华与汪康年的文章“出之以委婉,便足动听”,(注:《高凤谦函(九)》,《书札》(2),第1621页。)因此他都给予正面的评价。另一位读者是一代奇士刘鹗,引发他的注意力的则是梁启超生花妙笔下的“江西康女士”,让他不禁“神为之王”,并且,他也从《申报》里看到介绍这位女士的报道,(注:《记奇女子》、《论本报所纪(记)奇女子》,《申报》光绪廿三年三月四、六日。)两篇文字不约而同地都说到她“尚待字闺中”,因之虽有“姬妾”但已经“断弦”四年的刘鹗,以为这位“奇女子有难以择配者”,于是乃即托罗振玉(式如)函告汪康年及梁启超请他们“为作冰上人”,(注:《刘鹗函》,《书札》(3),第2889页。不过,刘鹗在此函里说,他看到《申报》报道康爱德事为光绪廿三年三月三日者,笔者未见是日《申报》有此一报道,仅于次日见之。)想要和她结为连理。(注:惟其结果如何,尚莫得其详;关于康爱德的讨论,参看Hu Yin,Naming the First‘New Woman’, in Rebecca E.Karl Peter Zarrow(ed.),Rethinking the 1898 Reform Period: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nge in Late Qing China,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pp. 180-211.) 观此二例,可以想见,作为晚清戊戌变法时期最受瞩目的期刊,《时务报》在读书界引起的回响,应该是多元繁复的。(注:关于《时务报》的研究成果,专著部分最称重要者有闾小波:《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传播媒介》,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台湾另有两篇硕士论文,分别是张明芳:《清末时务报之研究》,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1968年;孙承希:《戊戌变法时期之〈时务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年。韩裔学者尹圣柱则将《时务报》视为张之洞个人掌控的官僚体制/hlxlw/的延伸,见Seungjoo Yoon, Literati-Journalists of the Chinese Progress(Shiwu bao)in Discord, 1896-1898, in Rebecca E. Karl Peter Zarrow (ed.), Rethinking the 1898 Reform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