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7,40(12):2716-2726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冬油菜在西北旱寒区的适应性和北移的可行性研究
1 2 3 4 5 1 1 1 1
孙万仓 ,马卫国 ,雷建民 ,刘 秦 ,杨仁义 ,武军艳 ,王学芳 ,叶 剑 ,曾 军 ,
张亚宏 1 1 1 1 1 1 1 4
,康艳丽 ,郭秀娟 ,魏文惠 ,杨 杰 ,蒲媛媛 ,曾潮武 ,刘红霞
1 2 3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兰州 730070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威 733006 ;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天水 741000 ;
4 5
甘肃省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张掖 734000 ; 甘肃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酒泉 735000 )
摘要:【目的】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和品种在西北旱寒区的越冬抗寒性、适应性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冬油菜北
移的可行性。【方法】在张掖、酒泉等不同生态条件下,对 55 份不同类型和来源的冬油菜品种(系)的抗寒性、
经济性状、生育期、含油率、产量表现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在西北旱寒区海拔 1 477~2 300 m、极端最
低气温-22.7~-31.6℃、年平均气温 5.9~8.7℃、年平均降水量 92.0~630 mm、无霜期 150~172 d 的地区,甘
蓝型和白菜型两种类型的冬油菜,仅白菜型冬油菜能够越冬,越冬率最高达到 100.00%,生长发育正常,且表现
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农艺性状,生育期 275~295 d,含油率 40.84%~44.15%,产量 1 500.0~4 400.3 kg·ha-1 。不
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和适应性存在巨大差异,越冬率 0~100%。根据越冬率与抗寒性,可将参试白
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划分为超强抗寒性、强抗寒性、抗寒性和弱抗寒性品种(系)4 种类型。在乌稍岭以东地
区,一般抗寒品种(系)均能越冬,但在河西走廊,只有超强抗寒性品种(系)和强抗寒性品种(系)才能越冬,
【结论】在西北旱寒区,发展白菜型冬油菜生产是可行的,从而使冬油菜栽培种植北界向北向西延伸 1 000 多公
里,海拔由 1 000 m 提高到 2 300 m 左右,纬度由 35°30′提高到 39°46′。冬油菜北移进入中国西北旱寒区种植能
够有效地增加该区冬春季植被覆盖度,同时为该区发展一年二熟耕作制创造了条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
效益,对促进北方寒区冬油菜生产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冬油菜;西北旱寒区;适应性;北移
Study on Adaptation and Introduction Possibility of Winter Rapeseed
to Dry and Cold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1 2 3 4 5 1 1
SUN Wan-cang , MA Wei-guo , LEI Jian-min , LIU Qin , YANG Ren-yi , WU Jun-yan , WANG Xue-fang ,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