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州古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州思州    唐武德元年(公元年)置羁縻思州,武德四年置务州治务川(今沿河河东古城、经治州),贞观四年(公元年)改务州为思州。北宋重和元年(公元年)思州治迁今务川,思州(务州)治今沿河年。其中唐武德四年(公元年)至北宋重和元年(公元年)的年,思州(务州)治所在今沿河县城河东古城,这在《元和郡县图志》、《旧唐书》、《贵州通志》等史书中有明确记载,实地踏勘考证,至今仍然能够得到丰富的确切的实物佐证,古石板街、古码头、古城护城河、古城内外城墙等,遗迹宛然,古城形制依稀可辨。唐武德元年至武德四年之羁縻思州,目前尚不能准确定位其治所地点,只能根据《贵州通志》、《元和郡县图志》、《思南府志》、《岑巩县志》、《沿河县志》等史书记载,推测其治所在今思渠荷叶坪至印江河口之间,可能性最大的是荷叶坪古城和城址头古城,其次黑獭、官坝、坝沱、沿河城区亦有较大可能。   盛唐时期的思州,辖区包括今沿河、务川、酉阳、秀山、印江及德江大部、思南一部,总面积平方千米以上。从辖区面积、交通区位、战略地位、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考察,思州都是当之无愧的黔中首郡。今贵州地区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銮塘书院”创办于唐宋时期的思州,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名茶“思州茶”也成名于唐代思州。《茶经》、《贵州通志》等史料上有记载。   唐宋思州,到元明间演变为思州、思南两大宣慰司。明永乐十一年(公元年)裁思州、思南两大宣慰司设立思南、思州、乌罗、石阡、铜仁、新化、黎平、镇远等八府,并在思州、思南八府基础上建立了贵州行省。也就是说,唐代思州是明代十三行省之一的贵州行省的渊源,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后有贵州”之说。有人说,古思州是一位文化老人,以乌江文明扁担,一头挑彭水、涪陵,一头挑思南、镇远,挑走古时黔中道,挑来今日贵州省。贵州简称“黔”,就是为了纪念古思州这位乌江文化老人。乌江水运中枢乌江,古称巴江、延江水,亦名黔江、涪水、涪陵江。沿河至思南段唐称内江,后改德江。乌江航运历史悠久。据史记载:早在距今2300多年前——即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秦将司马错率兵由枳(涪陵)入,巴涪水(今乌江),取楚商于之地为黔中郡。公元前280年,秦昭王又派司马错率巴蜀兵十万,船只一万艘,载米六百万斛,自岷江而上,入长江。转溯巴涪水,再次夺取楚商于之地。是目前所见乌江有远程运输的最早记载汉代,今贵州北部乌江流域下段,属涪陵县。蜀汉、西晋时期,曾在乌江干流置汉复县和万宁县。到了西晋末年社会动乱,王室偏安,土著族自立为长,相继分裂出去,历200余年,其间建置动态不明。至北周保定四年(公元564年),涪陵豪长田思鹤归附,武帝以其领地遥置奉州,后又改置黔州(今彭水),包括今贵州东部边境。宣政元年(公元578年),信州总管龙门公宇文述招慰生瞭王元殊多质等,朝廷以其地遥置费州隋代开皇五年(公元585年)于乌江置涪川县(今思南、德江间),十九年(公元599年)又置务川县(今沿河县),是乌江通航河段沿江正式设县治的开端。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涪川隶于黔安郡郡治务川初隶庸州(今黔江),大业二年(公元606年)置务州。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在乌江支流洪渡河口置洪渡县,隶黔州(州治彭水)。今遗址。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在黔州设都督府统辖附近各州,洪渡成为乌江进入贵州的门户。使节往返,官吏调迁,贡赋运输多经过这里。同年,洪渡县治移至龚湍(即今龚滩镇)。洪渡县治,是因为乌江航运发展 唐代思州水陆交通示意图 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以后,各州几度调整易名,务州改名思州,又分出部分置费州,朝廷对乌江中游地区的控制愈为加强。至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思州领务川(州治今沿河)、思王(乌江支流印江河口)、思邛(今印江)三县;费州领涪川(州治今思南)、多田(今思南潮砥间)、扶阳(今德江煎茶溪)、城(今凤岗北)四县。除扶阳、城外,上述各县都在乌江干流或支流沿岸。 唐代沿乌江通航河段普设县治,反映了水运、港口与城镇间的相互关系,水运促进沿江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而设治要利用水运,又促进了水运的发展。 唐代,对各级官吏考核很,高宗时设南选使,由五品以上清正官员充任,由御史同往各州县检查,以定升降调迁。黔、思、费各州沿江城镇与水路运输虽有一定发展,但与中原相比,还是属于荒僻之区,生活条件艰苦,成为朝廷贬谪官员和流放“罪人”的场所,先后谪来比较知名的就有十数人。如天宝五年(公元746年),陇右节度使皇甫帷明得罪权臣李林甫,贬播州太守;上元二年(公元761年)秦州刺史韦伦因攻吐蕃战败,贬务川尉;同年,贬御史中丞毛若虚为牂州宾化尉;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卢杞奸谋失败,贬新州司马,同党白志贞贬思州司马,赵赞贬播州司马。又如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太子承乾谋反被废,流徙黔州,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因反对立武则天为后,被流放黔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