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1纺织工艺与设备(上).ppt
引言 纺织的含义 纺织历史(世博秀空间:乌泥泾手工棉纺技艺秀) 纺织地位与现状 纺织发展前景 纺纱的主要原理 各类纤维原料的纺纱系统和方法 棉型纺纱系统 麻纺纺纱系统 中国纺织史 原始手工纺织:从远古到公元前22世纪 手工机器纺织: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1870年纺车的由来和发展、织机的发展、显花技术的发展、染整技术的发展、手工机器纺织的生产形态 大工业化纺织:1871年以后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化学纤维工业的兴起、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形成、纺织机器的革新、科学管理的逐步推行、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 363Ⅷ-13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364Ⅷ-14宋锦织造技艺 365Ⅷ-15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366Ⅷ-16蜀锦织造技艺 367Ⅷ-17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 368Ⅷ-18土家族织锦技艺 369Ⅷ-19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 370Ⅷ-20壮族织锦技艺 371Ⅷ-21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 372Ⅷ-22加牙藏族织毯技艺 373Ⅷ-23维吾尔族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374Ⅷ-24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375Ⅷ-25苗族蜡染技艺 376Ⅷ-26白族扎染技艺 512 Ⅸ-64 惠安女服饰 513 Ⅸ-65 苗族服饰 514 Ⅸ-66 回族服饰 515 Ⅸ-67 瑶族服饰 847 Ⅶ-71 堆锦 848 Ⅶ-72 湟中堆绣 849 Ⅶ-73 瓯绣 850 Ⅶ-74 汴绣 851 Ⅶ-75 汉绣 852 Ⅶ-76 羌族刺绣 853 Ⅶ-77 民间绣活 854 Ⅶ-78 彝族(撒尼)刺绣 855 Ⅶ-79 维吾尔族刺绣 856 Ⅶ-80 满族刺绣 857 Ⅶ-81 蒙古族刺绣 858 Ⅶ-82 柯尔克孜族刺绣 859 Ⅶ-83 哈萨克毡绣和布绣 882 Ⅷ-99 蚕丝织造技艺 883 Ⅷ-100 传统棉纺织技艺 884 Ⅷ-101 毛纺织及擀制技艺 885 Ⅷ-102 夏布织造技艺 886 Ⅷ-103 鲁锦织造技艺 887 Ⅷ-104 侗锦织造技艺 888 Ⅷ-105 苗族织锦技艺 889 Ⅷ-106 傣族织锦技艺 890 Ⅷ-107 香云纱染整技艺 891 Ⅷ-108 枫香印染技艺 892 Ⅷ-109 新疆维吾尔族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 893 Ⅷ-110 地毯织造技艺 1015 Ⅹ-108 蒙古族服饰 1016 Ⅹ-109 朝鲜族服饰 1017 Ⅹ-110 畲族服饰 1018 Ⅹ-111 黎族服饰 1019 Ⅹ-112 珞巴族服饰 1020 Ⅹ-113 藏族服饰 1021 Ⅹ-114 裕固族服饰 1022 Ⅹ-115 土族服饰 1023 Ⅹ-116 撒拉族服饰 1024 Ⅹ-117 维吾尔族服饰 1025 Ⅹ-118 哈萨克族服饰 373 Ⅷ-23 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 374 Ⅷ-24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375 Ⅷ-25 蜡染技艺 376 Ⅷ-26 扎染技艺 黄道婆 黄道婆(1245—1330年)元代棉纺织家。又名黄婆,黄母。松江府乌泥泾镇(今上海市华泾镇)人。出身贫苦,少年受封建家庭压迫流落崖州(今海南岛),以道观为家,劳动、生活在黎族姐妹中,并学会运用制棉工具和织崖州被的方法。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6)重返故乡,在松江府以东的乌泥泾镇,教人制棉,传授和推广“捍(搅车,即轧棉机)、弹(弹棉弓)、纺(纺车)、织(织机)之具和“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等织造技术。她所织的被褥巾带,其上折枝团凤棋局字样,粲然若写”。由于乌泥泾和松江一带人民迅速掌握了先进的织造技术,一时“乌泥泾被不胫而走,广传于大江南北”。当时的太仓、上海等县都加以仿效。棉纺织品五光十色,呈现了空前盛况。 黄道婆 黄道婆去世以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1330年卒。松江人民感念她的恩德,在顺帝至元二年(1336),为她立祠,岁时享祀。后因战乱,祠被毁。至正二十二年(1362)乡人张守中重建并请王逢作诗纪念。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张之象塑其像于宁国寺。清嘉庆年间,上海城内渡鹤楼西北小巷,立有小庙。黄道婆墓在上海县华泾镇北面的东湾村,于1957年重新修建并立有石碑。上海的南市区曾有先棉祠,建黄道婆禅院。上海豫院内,有清咸丰时作为布业公所的跋织亭,供奉黄道婆为始祖。在黄道婆的故乡乌泥泾,至今还传颂着:“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的歌谣。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纺纱基本原理及过程 一、纺纱基本原理 二、纺纱工程 第二节 纺纱工艺系统 一、棉纺纺纱系统 二、毛纺纺纱系统 三、麻纺纺纱系统 四、绢纺纺纱系统 第一节 纺纱基本原理及过程 一、纺纱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