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演示文稿2高考.ppt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2高考.ppt

* 第2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五六十年代:文化繁荣阶段——“双百”方针(必三P74-P75) 1.背景:⑴新中国成立,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 ⑵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 3.含义: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4.意义:它为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5.成果:⑴文 学:《红 岩》、《红 日》、《红 旗 谱》。(文学,举三例) ⑵电影戏剧:《上甘 岭》、《李双双》、《五朵金花》。(电影,举三例) 《龙须沟》、《茶 馆》、《蔡 文 姬》。(戏剧,举三例) ⑶舞 台 剧: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艺术精品。 二、教育的繁荣: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必三P80-P81) 1.教育界拨乱反正:⑴时间:“文革”结束后。 ⑵标志:1977年恢复高考,建立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 2、“三个面向”战略 ⑴提出:1983年,邓小平。 ⑵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指导方针) 3、科教兴国战略 ⑴背景:教育在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⑵提出:1995年,党中央《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⑶内容: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⑷意义:有力地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4、依法治教战略(了解) 全国人大颁行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 5、教育成就(了解) ⑴实现“双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⑵职业教育发展,普通教育结构优化,实现普教和职教并举。 ⑶成人教育成就显著,高校教育发展迅速且体系齐全。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必三P83-P86) (一)起步: 1.历史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⑴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⑵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 ⑶壮大科研队伍:归国“游子”(列举五人: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政府培养。 ⑷编制远景规划: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尖端科技。 3.重大成就: ⑴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②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⑵医 学:1965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⑶农 业: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⑴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 ⑵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⑶1985年中央发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科教兴国”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 *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