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规范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的规范答题.ppt

课前小测: 补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2.-------------------,---------------------。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课前小测: 补出下列诗句中空缺的部分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5.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读懂诗歌的方法: 1.看诗题,把握诗歌的主体内容 2.结合注解逐句翻译 3.结合作者经历理解诗歌内容 4.沉浸其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深入诗 境。 讲评练习 鹊桥仙 夜闻杜鹃 作者: 陆游 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几句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描绘了人静灯暗,春雨绵绵(1分)这样一幅孤寂冷清的春夜图(1分)。 渲染出悲凉的氛围。为表达作者的思乡之苦作了铺垫。(2分) ※变问:试分析“茅檐人静,篷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的意境。 题型归纳----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试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题步骤: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讲评第二题: 2.“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对比或衬托。(2分)莺燕不叫和杜鹃日夜啼叫作对比,突出杜鹃叫声之悲,渲染意境之悲。(2分) 题目改编: 1.你喜欢“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这两句词吗?请说明理由。 2.请赏析“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 这两句词。 3.这首词中,作者是怎样抒发他的感情的。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4.请赏析这首诗(或诗句)。 5.你喜欢“………..” 这几句诗吗?请说明理由。 解答分析:这几种题型得围绕艺术手法及其效果来答题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 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怎样用的,有何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2分)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2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答案:第

文档评论(0)

yyh2000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