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民法 第一章 概述1.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法 第一章 概述1.ppt

1、德,即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做正义的捍卫者。 法律人尤其是法官是人世间正义的最终捍卫者。法律人应当是利他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具有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象马克思、列宁、林肯等巨人都是我们的同行,在美国70%多的总统是法学院的毕业生。 (2)具有丰富的道德知识 。深入研究伦理学。 (3)具有深厚的道德修养。 民法是治国之道,济世之道。 3、器。熟练掌握一套法律思维的方法 法律的制定和适用有一套独特的方法。法学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论。 王泽鉴: 1938年出生于台湾台北,毕业于台湾大学法律系,获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博士,曾担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访问教授,并在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政经学院、澳洲墨尔本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专攻民法,主要著作有《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八册)、《民法总则》、《民法债编》、《民法物权》等。现任台湾大学法律系教授。 王泽鉴: 一门课就好比一棵树,目录里的每一章都好比树的一个分枝。每一章还有小节,这些小节就是分枝上更细一些的分枝;树叶好比知识点,而树叶都长在这些细枝上。每一棵树,树叶是最多的,要记住这么多树叶太难了。复习时把这些树叶先丢掉,不去管它,起码就是把难度卸载了一半。 把一门课的主干和所有分支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就抓住了大头,抓住了主要东西。 没有长在树枝上的知识点,不是活的知识。知道哪些知识点长在哪个枝头,知识就活了,丢不掉忘不掉了。 王泽鉴:研读“民法”,不仅在于学习一门重要的法律科目,也非纯为准备考试,乃在培养获得法律思维、理性判断。 事务的能力,并能精要的融汇了解规范债之关系、物权、亲属、继承等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更深刻认识以人为本位的私法秩序,及其所要维护、促进、实践之人的尊严、价值及自由、平等的理念。 二、法学的教学方法及其改进措施 根据上述对法律人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分析,法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传授法学的系统知识,培养学生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能力。具体分为四个方面: 1、提升法律人的精神境界; 2、传授法学的系统知识; 3、对学生进行法学方法的训练,重点是法律适用方法的训练; 4、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案件的能力。 三、主要学习参考资料 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 图书书目;[精读书目] 1、教科书:江平主编《民法学》总则 2、课外精读:梁彗星著《民法总论(第二版)》 3、姚辉著《民法的精神》 4、龙卫球著《民法总论(第2版)》 5、王泽鉴著《民法总则(增订版)》 [案例资料] 6、杨立新编《民法总论案例教程》 7、郭明瑞编《民法总则案例教程》 有关学术网站 网络资源 民商法律网 法律思想网 中国私法网 中国法院网 校园局域网连接的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 第一编 绪论 (二) 民法的精神 民法的精神是对人的解放的终极关怀,是人的自由、平等和权利的实现。 就是通过民事权利能力制度及具体的民事权利制度体现出来的,首先,民法通过民事权利能力制度从整体上为人树立了榜样,是理想的人,民法通过各种具体的民事权利制度给人以机会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等各种各样的权利,民法的理想是让现实的人获得民法所有的权利,实现人的全面、彻底的解放。 (三)民法的方法 主要包括民法规范的构造方法和适用方法,同学们重点学习民法的适用方法,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案例讨论中再具体介绍。 (四)民法学习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只讲其中一点: 道德的作用是“喊”,而法律的作用是“打” 比如:有一个小偷被人们逮住,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将小偷扭送司法机关,他所犯的罪行应当由司法机关做出裁判并处罚。如果人们将小偷打残或打死(传统道德观一般认为小偷就应当大家好好教训一顿),那么打残打死小偷的人就触犯了法律。这也是法律与传统道德的冲突 法律与公众认知的差别 “北京捡钻戒案”引发热议   2010年8月,多家媒体曝出“男子拾钻戒后‘扔掉’被判赔4.6万元”,该文一出引发公众热议,成为自“南京彭宇扶人案”,“深圳梁丽捡金案”之后第三件因判决偏离了公众的普遍认知而引发网络质疑热潮的案件。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