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 新人教必修3.doc

201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 新人教必修3.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高中地理 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 新人教必修3.doc

2011年高二地理:必修三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单元测试6(新人教必修三) 一、选择题 1.读下图,完成以下2题。 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资源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 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 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D.M、N海域油气资源丰富 3.关于图中黄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 B.河床水深流急,呈现V字形 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 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 1 9世纪40年代,。美国开始进行综合开发和治理该流域田纳西河的早期开发,由于发展炼铜业,对环境造成了污2题。 4.造成用纳西河域被破坏的因不包括 ( ) A.扩大耕地面积 B.修建水库 C.获取炼铜用的木炭 D.矿山开采 5.田纳西河流域早期由于炼铜业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 ( ) A.光化学污染 .酸雨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6.关于田纳西河流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田纳西河流域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B.田纳西河流域属于温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C.田纳西河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但由于地形起伏大,大部分不能通航 D.田纳西河流域矿产资源贫乏 3题。 河段 支流 集水面积 (km2) 年径流量 (108m3) 年输沙量 (104t) ① 洮河 24 973 53.0 2 760 湟水 15 342 24.7 2 000 ② 无定河 30 217 14.1 16 800 汾河 28 728 26.1 3 900 ③ 渭河 106 493 98.9 43 500 泾河 43 216 21.7 28 700 ④ 沁河 12 894 19.1 724 大汶河 8 264 16.3 195 7.8.9.10.在黄河中游有两座著名的水利工程——三门峡和小浪底。当初的三门峡水库设计没有考虑到冲沙功能,致使库区泥沙淤积严重,水库几近报废。新建的小浪底水库考虑到水利工程建设对流域内上下游的影响,充分发挥了调水冲沙功能。2006年6月15日至7月3日,小浪底进行了第五次调水冲沙,黄河下游河道得到全面冲刷,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显著增强。据此回答以下2题。 11.小浪底水利工程比三门峡水利工程(  ) ①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②更注重水利工程的环境效益 ③更具有防灾减灾意识 ④更能充分考虑到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选择在6月15日至7月3日进行调水冲沙的主要原因是(  ) A.此时黄河流量小 B.降低库容可为防汛作准备 C.此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D.减少水库的泥沙淤积 13.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煤炭的需求也将保持快速增长。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①以昆仑山—秦岭一线为界 ; ② 。 (2)我国煤炭的需求主要来自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谈谈如何进行煤炭资源的合理配置。 (3)我国能源消费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依据对应关系,填表说明安全隐患的具体表现及其解决措施。 14.读“墨累—达令河流域重要水库和灌溉区的分布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答案 一、选择题 1.2.D3.D 4.B5.B 6.A 7.8.9.10.11.C12.B 13.(1)北多南少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或答全国绝大部分省区都分布有煤炭资 源,而又相对集中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 (2)北煤南运、西煤东调、西电东送。 (3) 14.(1)水库位于灌溉区的上游位置 (2)使下游水量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在极干旱时,出现海水倒灌的现象,影响河流的水质。 (3)①调整产业结构,压缩农业用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②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量,合理用水,节约用水;③防治水污染;④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⑤实施跨流域调水,以有余补不足;⑥种植耐旱作物等。 - 3 - 用心 爱心 专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