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习惯在基层法庭司法适用途径研析1.doc
民俗习惯在基层法庭司法适用途径研 1、在法无明文规定时,依照民事活动无法律依据从习惯原则处理。
民事活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会直接导致民事行为的多样性,成文法无法将其完全概括,若民俗习惯对此有具体规定则应以习惯处理。如果案件当事人对可能适用的民俗习惯没有异议,而且民俗习惯的引用不影响裁判的公平正义,果断的适用不仅符合当事人的诉讼目的和利益预期,也便于当事人的理解,还为案件的审判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
笔者所处法庭的审判员在处理纠纷时,通过现场勘验、调查取证、走访询问等方式,查明与案件相关的、当地特有的民俗习惯,以便在法无明文规定时处理纷繁复杂的矛盾纠纷。该方法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当事人服判息诉率高,能很好的达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目的。
2、成文法只给予原则性规定时,可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灵活适用民俗习惯。
基层法庭的法官在处理某些民事案件时,往往发现虽然成文法对此有规定,但法律条文的表述十分抽象,只是原则性的予以概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难以适用,如相邻关系、彩礼的返还等。相比之下民俗习惯不仅内容具体还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既符合社会道德也易于为特定区域的人们接受。因此基层法庭的审判员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如果民俗习惯的规定与民事法律原则并无冲突,符合立法精神,则可在以成文法为依据的前提下灵活适用民俗习惯。如在京承高速修建期间,笔者所在法庭曾受理过因占路涉及村民祖坟搬迁,施工方要求村民限期迁坟遭到拒绝而引起的群体性案件。在本案中法律虽对是否搬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但在搬迁方法及搬迁时间等具体操作问题上存在缺位。承办法官经过对当地民俗习惯的调查分析,向双方提出在清明迁坟的调解方案,还在方案中规定了迁坟的方法及施工方应做之配合。由于法官提出的方案既符合法律规定又不违反当地的民俗习惯,当事人很快达成调解协议,并主动履行了自己的义务,一宗涉及多个主体且矛盾纠纷较为尖锐的群体性案件被妥善解决。
3、成文法规定与民俗习惯相冲突时,应权衡二者关系灵活适用法律规定。
当成文法和民俗习惯对某一民事活动均有规定,但二者相互冲突。如《继承法》规定,各继承人均平等的享有继承权,而有些地区的民俗习惯中却不承认出嫁女儿的继承权。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如果强行适用法律规定,则会违反当地长期以来遵循的民俗习惯,导致当事人不服生效判决抵制执行影响司法的公信力;但若无视法律的规定则从根本上否认司法活动的法律效力,法律尊严无从谈起。
笔者认为基层法庭在处理该类民事行为时,应综合考量法律规定与民俗习惯的规定,充分利用基层法庭在司法调解方面的优势来化解纠纷。首先判断当事人要求适用的民俗习惯是陋习还是良俗;其次要考虑当事人的意愿。如果民俗习惯与当代法治理念相左,甚至直接损害当事人的基本权利,法官应坚决摒弃该民俗习惯,向当事人释明法律规定及民俗习惯的不妥之处。反之则应尊重当事人的意愿,若当事人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同意适用民俗习惯且协议内容未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亦未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法官应认定协议的效力,从而达到定纷止争的目的。如果双方当事人对是否适用民俗习惯发生争议,由于成文法具有法律效力,而民俗习惯只是特定区域的通行做法,在审理时应当适用成文法。但笔者认为,此时应避免僵化的适用法律规定。如考虑到“出嫁女没有继承权”这一民俗习惯是出于妇女在出嫁时家人按民俗要给予较为丰厚的“嫁妆”,且其出嫁后对老人无赡养义务。那么法官在处理时应参考“嫁妆”的数额及当事人出嫁后对被继承人的赡养情况,在承认当事人继承权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其继承遗产的份额。这样处理既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又考虑民俗习惯的规定,既立足于国情、尊重传统又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使判决实现“情、理、法”的统一。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