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考本科现代文学作品选资料.doc
《阿Q正传》
(一)识记:
鲁迅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于1921年底在《晨报副刊》上连载。
(二)理解:
从鲁迅对阿Q的态度中看鲁迅小说创作思想。 鲁迅对阿Q的态度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既哀怜他不幸的遭遇、卑下的地位,又恼怒他精神的麻木与愚昧。鲁迅想通过小说的形式来“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种“病苦”既是物质的贫困,也是精神的病态。可见鲁迅之所以做小说的创作思想,是为启蒙主义,为人生,为改造国民性。
(三)简析:
小说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通过侧面透露的方法加以描写的。首先,作品反映了辛亥革命激起的波澜和反响。不同阶级的人物,对待这次革命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阔人老爷、地主豪绅本能地对革命感到害怕和不安,而象阿Q这样的被压迫者,却从统治者的惊慌和不安中感到“快意”,并由此而“神往”革命。其次,作品揭示了辛亥革命的极不彻底性质。革命并未改变封建统治的现状,没有损害那些统治者和压迫者什么,“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地主豪绅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党”,赵秀才和假洋鬼子还成了志同道合的“同志”。第三,作品总结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历史教训。革命前没有发动群众,革命起来后,又不依靠群众、不发扬群众的革命积极性、不满足群众的革命要求。相反地,革命在中途与反革命势力妥协了,阿Q这样受苦无辜的农民反被当作抢劫犯枪毙了。
(四)论述:
1、分析阿Q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一个贫苦而未觉悟的落后农民形象,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鲁迅语)。
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无房无地,无固定职业,靠打短工度日,受尽压迫与剥削。作为一个农民,阿Q具有一般劳动者吃苦、耐劳、能干的品质,并有着对压迫者的对立意识和自发的革命要求。但由于已成了一个流浪雇农,所以也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
阿Q性格的主要特征,是他在封建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毒害下形成的“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法”是奴隶的盲目乐观,是脱离实际的想入非非,是不敢反抗的妄自尊大,是安于奴隶地位的高等级欲望,是有利于反动统治的腐朽意识。它有各种表现形式,如自尊自负、自轻自贱、自譬自解嘲、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健忘、向弱者泄愤等,这实际是一种自我麻痹的手段。可见他已不能正视自己的悲惨命运,成了一个浑浑噩噩、不死不活、供人驱使的奴隶。
当然,作为一个有着深重痛苦和仇恨的阿Q来说,他内心深处也有着一种自发的革命要求,当革命起来的时,他决心“投降”革命党,参加“造反”。 尽管阿Q心目中的“革命”还是一种盲目狭隘的复仇行动和谋取一点经济利益的手段,但如果教育引导得法,象阿Q这样受苦的农民是能够成为革命的基本力量的。然而这场革命走了相反的路,摒弃和杀害了阿Q这样可以参加革命的群众。
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首先在于其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它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弱点;其次,阿Q的悲剧命运客观上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觉悟的重要性这一重大问题。
2、分析阿Q的“革命”及其“大团圆”结局。
阿Q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有革命的要求和可能,正如鲁迅所说;“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他从地主阶级的恐慌中感到“革命”对自己有利,从而“神往”以致要“参加”革命。但他对革命又一无所知,以为就是“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他的“革命”观在要求改变自己地位的历史合理性的同时,充满了私欲和糊涂观念。
阿Q的“大团圆”结局,令人心酸地表明:阿Q依然是阿Q,辛亥革命没有使他在精神上获得新生;赵太爷们依然是有权有势,任意主宰穷人的命运。这些都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3、分析作品的现实主义特色和传神的白描手法。
现实主义特色主要是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作品中作为典型环境的未庄是当时中国广大农村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地主阶级对广大农民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统治,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赵太爷是农民命运的主宰。在这里,农民过着奴隶式的生活,他们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奴役、人格上受凌辱。长期来,农民已变得十分麻木,而封建主义思想的统治则更加得以稳固。作为典型性格的阿Q便是在这种典型环境中产生的,他既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性,又具有深广的社会历史内涵。鲁迅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方法塑造了阿Q.
作为现实主义艺术表现方法的白描手法,在作品中被大量运用,小说选取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细节和语言,用极精练的笔墨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伤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刚砂耐磨地坪工程劳务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doc
- 2024年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精编答案.docx VIP
- DL_T 2078.2-2021CN 调相机检修导则 第2部分: 保护及励磁系统.docx
- GB39800.2-2020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2部分:石油、化工、天然气.pdf
- T_CIATCM 121-2024 共享中药房中药调剂信息系统建设指南.pdf VIP
- 优秀仓管员全能战实训练.doc VIP
- 2010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北京奥运村工程中的应用.pdf VIP
- 建筑工程安全资料全套整理版.doc
-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 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docx
- SA51024矽力杰 中文资料 规格书 pdf 下载电源管理芯片全线.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