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东方的幼儿教育2.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东方的幼儿教育2.ppt

古代中国的幼儿教育 一.古代中国的胎教 二.古代中国的幼教观念 三.古代中国的幼教人员及机构 四.古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内容 五.古代中国幼儿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古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 使学生掌握古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内容、方法与原则 教学重难点 古代中国的幼教观念与幼儿教育的内容 古代中国的幼儿教育机构与人员 一.古代中国的胎教 (一)胎教的含义 (二)胎教的实例 (三)胎教的合理之处 二.古代中国的幼教观念 二.古代中国的幼教观念 二.古代中国的幼教观念 三.古代中国的幼教人员及机构 三.古代中国的幼教人员及机构 三.古代中国的幼教人员及机构 四.古代中国幼儿教育的内容 四.古代中国幼儿教育的方法与原则 * 所谓胎教之道,就是妇女在怀孕期间,所听到的声音、所吃的饮食、自己的言谈举止、心理状态等对胎儿能构成刺激的因素都应当正常而美妙,以便对胎儿身心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影响。 古文献记载最早实行胎教的人是周文王之母太任和周成王之母周妃后。 1.太任是周文王的母亲、王季的妃子。其品性端正,能严格履行道德,在其有孕时,眼睛不看不好的颜色,耳朵不听不好的音乐,口不讲狂傲的语言,能够实行胎教。 2.周妃后怀周成王时,不一只脚站、不歪着坐、不大声狂笑,一个人独处时也不傲慢,即使有怒气也不任意发泄,也是实行胎教的典范。 1.内环境来说,母亲的饮食成分、心理状态对胎儿的正常发育至关重要。 2.外环境来说,胎儿也能感受到外界声音等方面的刺激,噪音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是人所共知的,而优美的旋律则能使胎儿保持平静而不躁动。 (一)前氏族时期的幼儿教育观 生产力水平极低,生活十分艰难,食物十分匮乏,这时整个群体对幼儿的照顾不周全,幼儿死亡率很高。这时的幼儿从社会群体处得到的关心和爱护相对较少。 (二)母系氏族和父系时期的幼儿教育观 社会的日渐进步,使人们日益明确爱护老幼的意义,同时由于物质生产的进步,人们普遍地具备慈幼的观念。到了后期,人们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也把别人的子女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从而使所有的幼儿能顺利成长。 (三)夏商春秋战国的慈幼恤孤制度 所谓慈幼,就是在国都之中设有掌管幼儿的官员。 所谓恤孤,国都有掌管孤儿的官,因父母去世而无人供养、无法生存的孤幼儿,国家就委托其邻居或其父母的熟人、朋友供养。 (一)原始社会的幼儿教养人员与机构 1.在原始社会早期乃至中期,可能没有专门的幼儿教养机构和专职的教养人员。幼儿的教养者,主要是其母亲及本人群或本氏族的其他长辈;幼儿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2.到原始社会晚期,出现了幼儿教养机构和专职人员的萌芽。有知识、有经验的老人成为教养孩子的老师,庠成了教养孩子的机构。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幼儿教养人员与机构 1.到夏商西周的时候,除了家庭教育和各种礼仪活动等社会教育为幼儿接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外,人们还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养老,并收教幼儿和少儿;周天子和诸侯王还在王宫中专门设有教养王室幼儿的机构-孺子室。 2.在夏、商、周三代,还专门为王太子配置了师、保、傅等教养官员,负责皇太子的保教工作。 春秋时期还设有公族大夫教育卿大夫之子弟。 3.一般贫民之家的子弟无专任教师和专门的教育机构,只有接受家教以及一般的社会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内容 学习基本的生产知识;日常行为规范;接受礼乐等萌芽性的六艺知识; (二)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的幼儿教育内容 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起源于原始社会,发展于夏商,成熟于西周,是当时贵族教育的基本内容。 (1)“礼”是政治伦理方面的各种规范与知识的总和包括宗教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礼仪等。 (2)“乐”是综合艺术,其核心内容是音乐、诗歌、舞蹈。 (3)射与御是军事技能。 ( 4)书、数是基本的文化知识,包括识字、写字、读书、算数乃至天文、地理等。 (三)古代中国的幼儿教育内容 接受基本的生活常识,如用手、清洁卫生方面的教育;还接受法律知识教育。当时幼儿虽然接受多方面的教育,但其核心为长幼之道。 (一)及早施教 (二)循序渐进 (三)蒙以养正 (四)严格要求 *

文档评论(0)

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