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学改.ppt
浅析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罪及其相关问题 (一)对非法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现象的严重性分析 (二)非法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行为与其他一般乞讨行为的区别 (三)对非法组织残疾人、未成年人乞讨的成因及其危害 严重性分析 北京市离休干部曹大澄在深圳街头当卧底乞丐,对街头的流浪儿童和病残儿进行深入调查,并写下了《救救孩子——深圳街头弃婴和病残乞儿生存状况调查手记》。2006年8月9日,曹大澄托人将《手记》交给温家宝总理。2006年8月15日,国家总理温家宝在这份调查手记上,作出重要批示“依法予以打击”。 福建电视台的“世界大不同”栏目,在08年曾播放题目为“网络诱骗聋哑女,警方接警获解救”的报道。内容大致是:非法分子以老板的身份依靠网络诱骗聋哑等类残疾人,以带其去外地赚大钱为名,一旦将其带到外地,便用木棍等工具进行殴打逼迫她们外出街头乞讨,为了更好的控制她们,以暴力胁迫她们写下万元欠条。其中一个女孩为了逃脱而跳楼,右脚摔成粉碎性骨折。后被警方解救。 云南电视台(YNTV-6),08年播放一报道,在开原市青年路下段,一男一女两儿童手拿碗沿路乞讨,采取堵路、抱腿、拉扯等方式强行乞讨。当地市民纷纷向记者反映这些儿童已经在此乞讨很长时间了,他们的背后均有人操纵指使。 陕西电视台(SXTV-2)的“都市快报”栏目,在08年7月18日曾播放题目为“捧着骨灰盒乞讨”的报道。大致内容是:两少女捧骨灰盒跪在路边,面前摆放写满字的布,表示其母身亡,无钱安葬,希望有好心人帮忙。当发现记者拍摄她们时,她们却匆匆收拾钱物,尽管记者一再表示要给予她们帮助,两少女却不予理睬急速离去。知情市民告诉记者她们有幕后组织者在监视。 东方卫视在09年2月份曾有这么一报道:在学生即将开学之际,扬州街头的一个夜晚,一名乞讨男童遭到一位自称是其“爸爸”的棍棒毒打,打得男童在地上打滚,不忍看其惨状的市民们将男子制止并报警。在派出所,男童告诉民警,打他的男人并不是他爸爸。而是在贵州时被男人骗来的,说送要其上学,带到扬州却让他在街头乞讨要钱。民警查看其身上多处棍打的新旧伤痕。 这一幕幕触目惊心。非法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的社会现状之严重可见一斑,在我国乞讨职业化已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那些被非法组织者强迫乞讨的残疾人、儿童,过着衣不遮体、挨饿受冻、挨打受骂、饱受折磨摧残的生活。这种严重的社会现状不仅仅是拷问我们的民族素质,也不仅仅是拷问我们的社会良知,而更是拷问我们的法律制度。我们必须用法律和相关机制有效的保护残疾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二)非法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行为与其他一般乞讨行为的区别 1.行为手段的不同 2.主观目的不同 3.危害性的不同 4.主体条件要求的不同 三.成因及危害 1、社会因素 社会经济(城乡差异巨大) 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低下。法制观念淡薄 社会法律(立法不全”、“守法不利”、“用法不足”、“执法不严”, )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经济来源匮乏,直接参与组织乞讨,甚至直接出租自己的孩子。 不法分子以各种名义(从事杂技表演或卖花、做小买卖 、赚大钱等)预付其家庭一定数额的金钱,便将这些残疾人、儿童带到城市里,用各种残忍手段强迫他们从事乞讨。 危害 组织乞讨行为不仅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更是性质恶劣的犯罪行为,不仅危害社会公共秩序,更是对被组织乞讨者的法定权利的侵害。 组织残疾人、儿童乞讨行为严重侵害了残疾人、儿童的法定基本权利。犯罪分子长期对他们身体上、精神上的摧残,使他们的心灵烙下巨大阴影,性格逐渐扭曲,不信任、不关爱他人,无社会责任感,无法律观念。不仅如此,受尽冷漠的流浪儿童为了生存或者发泄对社会的不满,实施盗窃、抢劫、杀人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给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带来危害。这些乞讨儿童将给社会带来很大的社会问题和安全隐患。 而对于未成年人自身来说,“基本人权的不能实现必然造成对未成年人的侵害,贫穷、受虐、漠视、居无定所等任何一种因素都会令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受到巨大的威胁。”这里讲的健康既是指身体上的健康,也是指心理上的健康,未成年人乞讨易造成其性格上的缺陷,影响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利于未成年人自身的发展。 * * 城市乞讨 —— 08行管 张志遥 齐晶 行为主体为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人,没有年龄和责任能力的限制。 行为并无侵犯客体,不存在需要法律制裁的社会危害性,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时可以存在的。 只是为缓解或解决个人暂时困难或基本生存问题,乞讨的是金钱、衣物、米面、残羹剩饭都可以,其主观上主要是为了谋生、为了求生存,是因生存所迫而乞讨,不存在故意。 自愿选择的生存方式,并非采取暴力、胁迫的手段。无固定地点及组织(城市、农村) 一般乞讨 主体条件 危害性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