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doc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txt我的人生有A 面也有B面,你的人生有S面也有B面。 失败不可怕,关键看是不是成功他妈。现在的大学生太没素质了!过来拷毛片,居然用剪切!有空学风水去,死后占个好墓也算弥补了生前买不起好房的遗憾。
美国中国学研究的范式转变与中国史研究的现实处境
【英文标题】The Paradigms of American Sinology and the State of Historical Studies in China
【作 者】杨念群
【作者简介】杨念群(1964),男,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北京 100872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了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美国中国学研究中的概念化倾向、身处后现代思潮中的我们应该如何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等问题,认为历史学的资治功能不仅应体现在对现代化运动提供历史的借鉴和说明,同时也应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的现代性现象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批评,从而增强自身的反思能力。
【英文摘要】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orld viewof American Sinology and historical studies in China;the trend ofabstractionin American Sinology;and the post-modern re-examination of Chinese history.The author argues that history should not only explain and draw lessons from modernization but it should also critically exam the problems that ari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关 键 词】美国/中国学/范式转变/现实处境
[中图分类号]K20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87(2000)04-0065-12
一、美国中国学思潮中的世界观念与国内史学的关系
如果从源流上考察,美国现代中国学可以说是在反传统汉学的境况下诞生的。(注:周勤:〈本土经验的全球意义为《世界汉学》创刊访杜维明教授〉,《世界汉学》创刊号,页9。)概而言之,所谓传统汉学对中国的认识主要源于来华传教士的各种报告、著述、书简中拼贴出的一幅中华帝国的历史图景,如门多萨的《中华大帝国史》、利玛窦的《中国札记》等等就属于这类著作。(注:侯且岸:《当代美国的显学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页19-30。)这种对中国历史进行的想象式建构(注:Benedict Anderson,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Pp.1-9,Verso,New York 1983。),甚至影响到了西欧启蒙运动的舆论导向,如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就声称哲学家在中国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和物质的世界,从而借此对抗西方的宗教势力。(注:关于欧洲思想界对中国文明态度的转变,可以参阅许明龙:〈十八世纪欧洲中国热退潮原因初探〉,《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春季卷,页159-168。)按萨义德的说法,中国作为想象的异邦被东方主义化了。(注:爱德华萨义德:《东方学导论》,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9年版,页1-37。)只不过这种想象带有迷幻的赞美色彩。
十九世纪以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全球势力的拓展,西方现代化的普适逻辑逐渐支配了西方汉学界,特别是黑格尔关于非西方社会没有自己的历史的论断,(注:黑格尔说得非常明确:中国很早就已经进展到了它今日的情状,但是因为它客观的存在和主观运动之间仍然缺少一种对峙,所以无从发生任何变化,一种终古如此的固定的东西代替了一种真正的历史的东西。中国和印度可以说还在世界历史的局外,而只是预期着,等待着若干因素的结合,然后才能够得到活泼生动的进步。(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页23。))促使汉学界借助西方的近代发展趋势重新把中国想象成了一个停滞不前的国家。所以史景迁认为,对中国的他性的塑造,与西方的现实境遇有关。(注:史景迁(Jonathan Spence)曾经指出:我们面临这样一个文化矛盾:四百年来,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真实知识中总掺杂着想象,二者总是混淆在一起,以至我们确实无法轻易地将它们区分开。因此,在西方思想世界里,对中国的认识想象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想象的力量足以创造或超越现实。(史景迁讲演:《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