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中国_焦点关注(10年2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式生存:丰田给我们的启示 白立新 原创 | 2010-2-25 12:19 | 获1票 投票 投票人 | 阅读:254 ?本文已获编辑推荐 点击:254 关键字: 白立新?美国式生存:丰田给我们的启示? 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道歉,道歉,再道歉”。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一股寒气从脚后跟直达我的脑门。丰田固然是犯了错,但我们不该过度解读丰田事件。我们该思考的是,如果优秀的丰田公司,都会遭受如此的“待遇”,轮到中国企业又该如何呢? 在今天的会议上,一位汽车行业的人士说,如果丰田都被美国人如此羞辱,我们中国的汽车就别指望着进入美国市场了。另一位则插话说,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我们的汽车厂就应该立马关门。第三位朋友接着说,你们二位所讲的话,正是奥巴马想听的,奥总统就是要敲山震虎,警告中国企业,别以为成为世界工厂就可以在全球畅通无阻,至少在美国人这里行不通。 此话不无道理。奥巴马上任后即着手处理“三大”汽车的问题。一年来,财务和业务重组基本搞定,现在,该是为“三大”清理市场的时候了。据悉,丰田问题会导致数万名日本汽车工人失去工作;同样,丰田所让出的市场份额,也会为“三大”及其员工提供一个喘息的机会。在失业率高企的初春,这正是奥巴马最渴望的春风和春雨。 未来,奥巴马会怎样对付中国的企业和来自中国产品呢? 1. 针对廉价产品,反倾销 我曾专门请教轮胎行业的一位CEO,去年的“轮胎特保案”是咋回事。 这位CEO私下告诉我说:“美国的特保法案是有道理的,中国的确是在低价向美国倾销轮胎。中国政府的补贴并不是关键,关键是中国的轮胎企业都有房地产等业务来弥补轮胎主业的亏损。在国际贸易上,这的确是不公平的。” 这位CEO还跟我说,在轮胎的事上,美国人是抓住了我们的把柄,在钢铁等其他行业,美国人也在寻找机会。你永远不要指望奥巴马会风度翩翩地收起这个管用的大棒。 中国有句古话,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2. 针对优质产品,安全“门” 此前,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也有“召回”的事情,比如2008年11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发布的召回通告中涉及中国产品的通报有10起,其中50%是针对玩具。虽然此事在美国媒体上也被炒的沸沸扬扬,毕竟,玩具的市场规模不大,有消费安全委员会出面也就差不多了,犯不着劳驾美国的大总统出面。 但是,中国企业一旦进入美国的主流产业,比如海尔的冰箱要卖到美国的主流家庭,美国人的眼睛立刻就会竖起了。美国人会满足于海尔式的五星级服务吗?如果海尔的防电墙热水器出现安全事故,而海尔又没能及时反应的话,美国人会放弃这个小题大做的机会吗? 既然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是美国人订的,自然就不是发展中国家所能轻易企及的。 现在,美国人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丰田的“前车之覆”,即是我们的“后车之鉴”。 3. 针对既廉价又优质的产品,碳关税 《京都议定书》缔约国部长级会议年年都要开,为什么去年的哥本哈根会议如此引人注目?因为在此前,中国终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第一大国。于是,美国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中国推到全球气候问题的审判台上。然后,奥巴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行其“绿色壁垒”。 美国众议院去年6月26日通过的《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授权美国政府今后对因拒绝减排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换句话说,就是对高耗能进口产品征收的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林毅夫也承认,发达国家经济中制造业所占的比重低,主要以服务业为主,而服务业对能源的需求少,排放也比较少;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农业和制造业,经济当中出口的比重较大;所以推行“碳关税”,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相对不利。 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中国家是在污染自己的生存环境,为发达国家生产其所需要的高碳产品。现在,发达国家居然还要发展中国家支付“碳关税”! 抓住气候问题不放,是奥巴马时期的国家战略;一旦奥巴马在金融市场和汽车行业重组上腾出手,就一定会大力推行“碳关税”。如果“碳关税”真的得以实行,我真不知道有多少外向型中国企业会破产倒闭。 ? 除此之外,美国人还有复杂得难以理解的金融手段可以对付中国。《货币战争》虽然只是一本小说而非严谨的分析报告,从中我们仍然能感受到那场可能随时发生的“金融恐怖主义”。20年前,美国人不就是先逼着日元升值,进而将其昔日的盟友拖入经济深渊吗? 还有,话语权的争夺。美国人既然掌握了核心的IT技术以及无所不在的互联网,自然也会要求得到随心所欲的话语权。我个人是Google的铁杆粉丝,Google的搜索质量就是比百度要好,而且我也毫无保留地支持信息自由流动(昨天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一个笑话,有一位小学生姓“紫”,名“阳”,开学时自我介绍,他说:“我叫本页无法显示”)。 我赞赏Google的技术及其价值观,可是,当Google事件被奥巴马拿来摆弄话语权的天平杠杆时,我仍然觉得愤愤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