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阅苍凉
车子市廛,驶入蒲家庄,徒步穿过古朴的灰砖门楼,苍凉便伸展着灰色的羽翼罩住了青古板小街。小街在脚下轻声叹息着向东延伸。黑砖旧式大门在商铺和白泥墙间躲躲闪闪。三株赤裸的古槐与寒风偶偶私语,皴裂的枝干感慨岁月的仓惶。茅屋抖着萧疏的黑发,在寒风中沉寂。墙内这所苍老的灰黑色院落,既是蒲松龄先生的故居。 虔诚步入院门,时光这架打磨机便滞留在了三百多年前。1640年农历4月16日夜戌刻,一位“偏袒上衣、乳际粘有一贴圆如铜钱药膏的病瘦和尚进屋”,走进了蒲松龄父亲的梦境,他的第三个儿子就在那一刻呱呱坠地,叩开了沉重的生命之门。哪堵残垣颓壁是日军战火中劫后余生,才是这个倔强生命听最初见证呢?四周的鱼鳞老瓦、苍黑砖墙,层叠幽深的门洞、灰色的木棂门窗沉默不语。 眼前的“聊斋”就是当年蒲氏兄弟析箸,蒲松龄分得的没有门板的三间农场老屋吗?当年“旷无四壁,小树丛丛,蓬蒿满之”,满目凄凉。东套间里,粗陋的泥巴床、破棉絮被褥悉数着逝去的光阴。那些凄冷的夜晚,他就是靠在这个床头,构思那些缠绵悱恻的狐鬼故事吗?那些美丽多情的狐鬼花魅,那些孤寂苦读的书生,早已扎根在我单重的画册里。更让我恐惧的是《画皮》里那个青面獠牙的狞鬼,夏日无月的夜晚,我不敢独自靠近爬满丝瓜秧的院墙,却常扒着玻璃窗看外面黑漆漆的墙头,猜想那里会不会冷不丁冒出一个美女头来,招手冲着过往行人妩媚一笑。随着后来一天天长大,心底隐隐的一棵小芽,却如藤蔓般慢慢伸长,茁长起来,而且越来越强烈——盼望哪天去看看蒲松龄先生的老家,是否有一所深深的古院,是否有道爬满瓜藤的矮墙,是否满目荒芜,杂草遍地,机警的白狐穿梭游弋…… 此刻,我在草堂内轻脚缓步,崇敬的目光摩挲着简陋的陈设,沉重与悲凉在心中渐渐曼延开来。“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30多岁已肩负着七口之家的生活重担,因冀求博得一第,专心读书,岁岁游学,无暇顾及家计,而贫困到了有时不得不卖文为活的地步。这方端砚流淌过那些痴男怨女的眼泪,也不得不委屈地审视过蒲先生卖文所得的几个钱吗?那个手炉在寒星黯淡的长夜,温暖过他皴裂冻僵的双手,也温暖过他从容游走的笔管吧。“久典青衫惟急税,生添白发为长贫。”为贴补家计,他在毕家做了整整30年墪师,直到70岁才撤账回家。这灰黑色的桌、椅、几、架、橱和木影炉,在毕家陪伴了他整整30年! 眼前这张表清晰记载着蒲松龄的科举路。他19岁就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中秀才,“名籍籍诸生间”。之后,从顺治十七年(1660年),21岁,到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63岁,却屡试不第,使他抱恨终身。 “三年复三年,所望尽虚悬”,为了求取功名,他竟用了不少于30年的时间反复参加岁试、科考、乡试,饱受科举考试折磨几十年,72岁的古稀之年,才授例成为“岁贡生”。他一生困于场屋,如今看来是可怜、可悲的。那困于名场、死不瞑目的叶生,虽有“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死”的壮志雄心,骨子里却有蒲公无可奈何的悲凉;那位有特异功能的盲僧尽管以鼻嗅辨别文章的优劣,也仅是蒲公屡试不中的积愤为谑;贾奉雉最终“集其葛茸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中举,却是蒲公在科举路上苦苦挣扎的复杂心情的具体体现。仰望蒲先生74岁时的肖像,我胸中盘结起一股抑郁沉闷之气,不由得悄然落脚,沉默屏息,惟恐惊扰先生那跨越世纪的苍凉幽梦。 纵观蒲松龄穷困潦倒的一生是可怜的,他苦苦挣扎在科举路上的几十年是可悲的,而一部聊斋又是大幸的。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案冷疑冰,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亦!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寒间乎!”又是一个难眠之夜,寒窗烛影,素泪涟涟,伴着一颗凄苦的心。举家食粥的窘困,友人的非议,让他无处排解内心的伤感,只有这盏沉默的烛台抚慰着凄凉的心境,这摇曳的烛光坚定着他的信心。“漫问风尘试壮游,天涯浪迹一孤舟。新闻总入狐鬼史,斗酒难消磊块愁。尚有孙阳怜瘦骨,欲从元石葬荒邱。北邙芳草年年绿,碧血青怜恨不休”。这首《感愤》正是他呕心沥血,发愤著书的心声。妙笔写尽不平事,“生花”绘出女儿情,不成书誓不罢休。他把《聊斋志异》的创作视为“千秋业”,他一写就是四十余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蒲氏的“孤愤之书”!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76岁的蒲松龄在清冷的书斋倚窗危坐而逝。他在贫困线上挣扎了一生,在科举之路上落魄了一生,在创作《聊斋志异》的道路上奋斗了一生。他灰暗和清贫缠绕的一生,果真如苦行僧转世! 站在先生的白石雕坐像前,见先生面庞沉静,目光专注,捻须深思,又似在宁神倾听周围的风潇竹吟,石榴低语。置身于这所幽静古朴的院落,令人忘却了世俗的喧嚣烦扰。此时,虽是严冬,四周寒风萧萧,但当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快乐锻炼 快乐生活.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Best Kind of Love 最美好的爱.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Fox and the Horse 狐狸和马.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greatest of these 最伟大的是真爱.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More Loving One 让我们成为更有爱心的人.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Real Meaning of Peace宁静的真谛.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SKIES can’t keep their secret!.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 Two Roads 两条路.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re is no better than Here知足常乐.doc
- 2013高中英语阅读素材:These Things Shall Never Die 这些美好不会消失.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