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鹿泉市以水泥闻名,曾经凭借水泥产业连续5年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鹿泉也因水泥而被诟病,大量粉尘严重污染河北省会石家庄及周边环境,让这个“水涌若珠倾”的城市终日被粉尘所笼罩,
宁肯牺牲一些GDP,也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近年来,鹿泉市大刀阔斧淘汰落后产能,先后关停166家小水泥。随之,鹿泉也从“全国百强县”名单中淡出。“后小水泥时代”,鹿泉市靠什么支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鹿泉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有哪些探索、经历了什么阵痛?其后续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到鹿泉市进行了深入探访。
水泥行业让鹿泉人展开了眉头,但落后的生产工艺,也让鹿泉人吃尽了苦头
“鹿泉人均四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所谓的“土”,就是水泥工业日夜喷吐的粉尘。
鹿泉石灰石矿藏十分丰富,至今仍有6.7亿吨储量,发展水泥工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上世纪70年代,鹿泉水泥业迅速发展,“小水泥”一度遍地开花,鹿泉市也一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以前,石头烧出来就能卖钱,我们哪有积极性去转产?”在鹿泉市采访时,不少昔日的水泥厂老板这样说。
水泥曾是鹿泉市的骄傲,是撑起鹿泉经济的支柱。到1997年底,鹿泉全市水泥企业达到166家,年产量超过1400万吨,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水泥行业。直接从事水泥生产的有1.5万人,水泥及衍生的相关产业就业总人数超过12万人。凭借水泥,鹿泉2000年~2004年连续挺进“全国百强县”行列,并一度占据河北省县域经济头名。
但是,水泥给鹿泉带来辉煌的同时,高能耗、高污染如影随形。以机立窑为代表的小水泥企业工艺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产品质量不稳定、环境污染严重……
“迅速崛起的水泥行业,让鹿泉人展开了眉头,但落后的生产工艺,也让鹿泉人吃尽了苦头。”鹿泉市环保局副局长侯志平说,当时的水泥企业全部采用机立窑生产工艺,这种工艺就像平时用的火炉子,从窑上面的进料口把石灰石等生料加进去,经过煅烧,从下面的出料口把熟料倒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粉尘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全部排放到大气中。”
“原来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灰蒙蒙一片,严重时甚至连对面来人都看不清模样。”鹿泉市曲寨村的冯印泉大爷仍然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果园苹果上有土,地里玉米上有土,连包心菜里也包着土。”
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的上风口,多数水泥企业离石家庄市的距离不超过35公里,排放的大量粉尘,也使石家庄市曾成为唯一一个进入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10名“黑名单”的省会城市。
来自鹿泉市环保局的数据显示,当时鹿泉全市的水泥企业年排放粉尘超过20万吨,鹿泉市空气质量常年处在4级~5级,最差的时候,全年二级及以上天数只有75天。鹿泉人自嘲地形容这座城市:晴天是洋(扬)灰厂,雨天是水泥厂。
“压力还不仅来自环境。一些乡镇和个体水泥企业盲目上马,生产条件简陋,没有生产许可证,检测手段不健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鹿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的不合格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相当一部分“小水泥”靠冒牌销售、虚假广告坑害用户,严重地损坏了鹿泉市的形象,给鹿泉市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水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可以说,鹿泉小水泥的生产已经走到了尽头,整个水泥行业到了非升级换代不行的地步。”
用经济政策鼓励企业“关小上大”,用新的考核标准引导干部树立新的政绩观
“5、4、3、2、1,起爆!”2009年4月3日,随着河北省委副书记、石家庄市委书记车俊郑重地按下起爆按钮,鹿泉市长城水泥厂一座10万吨的机立窑轰然倒地。这是鹿泉市最后一座被拆除的机立窑。这一爆,也终结了这座城市长达50年的水泥机立窑生产工艺。
“走到这一步,我们花了整整12年的时间。”鹿泉市常务副市长周永会感慨地说,1997年,鹿泉市痛下决心,坚决关停散滥的小水泥企业,向这个占据财政收入半壁江山的第一支柱产业开刀。
很快,产业转型的阵痛就让鹿泉人几乎无法忍受。因为铁腕关停小水泥,鹿泉市被挤出了“全国百强县”行列,在河北省的排名直线下滑。
“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是个很痛苦的过程。但当时我们的思路很明确,我们宁肯暂时牺牲一些财政收入,宁肯牺牲排名,也要挤掉‘污浊’的GDP。”时任鹿泉市委书记的安树国回忆说,不仅于此,鹿泉市当时在坚决关停淘汰小水泥企业的同时,还坚持做到了既釜底抽薪,更雪中送炭。
“其实,我们也知道机立窑污染严重,可毕竟投了两三百万元,厂里还有近百名工人。一下砍掉,损失实在太大。”北新建材厂厂长霍利民说。
霍利民的观点代表了当时许多水泥厂老板的想法。鹿泉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在既得利益的诱惑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能为各方接受的方案,砍掉小水泥就成了一句空话,甚至会引发更多的社会矛盾。
为破解这一难题,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