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 工程概况 2
一、编制依据 2
一、生产准备: 4
三、施工条件 5
第三章 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 7
一、施工工艺 7
(一)立柱桩施工 7
(二)立柱桩格构柱制作与安装 8
(三)混凝土浇筑 9
(四)空孔回填 10
二、施工保证措施 10
(一)立柱桩入岩要求: 10
(二)格构柱定位、固定与吊装 10
第四章 施工进度 13
一、施工进度计划 13
二、工期保证措施 13
第五章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5
第五章 安全、消防施工保证措施 16
一、消防及用电安全 16
二、格构柱加工、吊装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16
三、格构柱施工安全措施 16
四、管线保护安全措施 17
第六章 成品保护 18
第一章 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1、*******楼施工蓝图。
2、采用规范、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
其他有关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规程。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支撑结构格构柱,格构柱主要包括格构柱和立柱桩两部分,上部格构柱为钢构件,下部立柱桩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共计420颗,其中4颗与工程桩共用。灌注桩径分为800mm和1200mm二种,栈桥区域格构柱尺寸为550*550,非栈桥区域格构柱尺寸420*420。桩身砼强度等级为C30,立柱桩的持力层为中风化岩层。
三、地质、水文条件
场区地层分为松散层和基岩,松散层由填土、粉土、粉砂和粉质粘土组成,基岩分为灰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
(一)地层如下:
1、填土(Q4m1):全区分布
-1 杂填土:杂色,松散,主要成分是碎砖、瓦片等建筑垃圾,混少量粘性土
-2 冲填土:黄褐色、灰黑色、灰色,软~可塑,粉质粘土为主,具中等偏高压缩性,含少量碎砖。
2、上更新统粘性土(Q3a1):
3粉质粘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含铁锰结核,局部含少量砂姜,含量5-10%,粒径2-5cm不等,底部夹少量风化岩块,中压缩性。
3、基岩(下寒武系馒头组1m)
-1A 强风化灰岩:灰黄色,风化强烈,软硬不均成碎块状,局部分布。顶板高程3.23-12.5m,平均11.01m顶板埋深19.5-28.00m平均20.56m,厚度0.3-18.2m,平均6.55m。
-1B 强风化泥质砂岩、泥岩:紫红色,碎块状,手易捏碎,局部分布。顶板高程5.48-11.73m,平均9.23m,顶板埋深19.5-26.50m平均22.74m厚度5.20-10.60m平均8.06.m。
-1C 强风化粉砂岩:灰黄色,碎块状,手易捏碎,局部分布。顶板高程10.21-12.76m,平均11.52m,顶板埋深19.8-23.50m,平均20.75m,厚度1.30-20.30m,平均7.51m。
-2A中风化灰岩:灰色,肉红色,含方解石脉,后层状,倾角75度左右,岩心为长柱、短柱状,为较硬岩,岩体中岩溶较发育,有溶洞,溶孔分布,溶洞中大部分充填硬塑粘土,岩土的基本质量等级Ⅱ-Ⅲ。顶板高-24.64-13.5,平均1.24m,顶板埋深18.50-56.80m平均30.77,厚度0.30-29.50,平均10.66。
-2B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泥岩:紫红色,薄层状,层面倾角75-90度,泥质胶结,遇水易软化崩解,属极软岩-软岩,岩体 基本质量等级Ⅴ级。局部分布。顶板高程-11.98-2.06m,平均-3.86m,顶板埋深31.5-43.7m,平均36.22m,厚度2.5-18.9m,平均8.8m。
-2C中风化粉砂岩:灰白色,钙质胶结,粉粒砂状结构,层面倾角75-90度,属胶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Ⅲ-Ⅳ。顶板高程-17.36-10.42m,平均-0.11m,顶板埋深22.0-48.6m,平均32.28m,厚度0.9-28.8m,平均11.57m。
(二)岩溶、裂隙发育特征
根据勘察资料,岩溶发育特征为:
(1)自上而下,由强变弱,基岩面分布溶沟、溶槽、溶孔,基岩面6米内岩溶发育较强,溶洞高度0.2-6.8m,平均高度0.78m,溶洞顶高程-7.15-13.0m,平均8.08m。
(2)溶洞有充填物,充填物为硬塑状粘土,表明溶洞较稳定。
(3)分布范围广,详见溶洞分布特征一览表。
第二章 施工部署
一、生产准备:
(一)、人员准备:根据施工作业计划,安排施工人员。
施工人数由作业队根据工程部统一安排,按南北分为两个作业队,劳动力安排如下表2-1:
工 种 人数 进场时间 退场时间 备注 管理人员 5人 2012年1月 20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离子膜烧碱技改工程地下管网施工方案.doc
- 《建筑机械专业管理实务》习题.doc
- 《建筑机械专业基础知识》习题.doc
- 5万m3油品库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60米烟囱施工组织设计.doc
- 2012年度秋冬季经济林综合管理实施方案.doc
- 4000m3球形储罐安装施工组织设计.doc
- II020210综放工作面安装安全技术措施.doc
- LA办公楼地下室外架方案.doc
- 保定和道国际商业楼降水方案.doc
- 2025年江西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背(有一套).docx
- 202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全优】.docx
- 2025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及完整答案【各地真题】.docx
- 2025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附完整答案【夺冠】.docx
- 2025年河南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含答案【预热题】.docx
- 江西昌河航空工业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及参考答案1套.docx
- 2025年江西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必背(综合题).docx
- 2024年案件风险防控学习心得体会范例(4篇) .pdf
- 2025年江西省时事政治考试试卷带解析(全国通用).docx
- 2024年竣工验收管理制度(三篇)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