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辨析.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公益诉讼辨析 吕 忠 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 湖北 武汉 430073) 摘要:我 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制度设计,而忽视 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 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 问题 。基于法院对 4起环境公益诉讼迥然不同的处理 ,我们需要从性质 、原告主 体和客体三个层面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系统反思。从性质上看 ,我们不能再 陷入传统诉讼制度理论的窠 臼,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二分法必然产生法理逻辑上 的矛盾、遭遇现实的困境 ,环境 公益诉讼应是一种特别诉讼,是现代社会 中公民共同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原告主体看,检察机关并不 是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 ;从客体看,环境公益诉讼 需要应对的是行为 “对环境的损 害”,不宜将 “对 人的损害”纳入环境公益诉讼 的范畴。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环境公共利益 “对人的损害” “对环境的损 害” 环境公益诉讼是近年来环境法学界和环境保护实务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不少学者和环境保护人士为 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对环境公益诉讼进行了各方面的研究,也发表了不少成果。但 是 ,若以法律思维方式仔细分析我国现有的环境公益诉讼研究,不难发现这些研究过于关注技术细节和制 度设计,却忽视了一些本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构建的理论核心问题——环境公益诉讼的性质、环境公 益诉讼的原告主体、环境公益诉讼的客体 。以下笔者从建立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角度 出发,就上述 问题进行辨析,以期能为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有实效的指导。 一 、 导言:问题 的提 出 在我国,公益诉讼理论还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但实践早 已走在了前面。近年来,各方面人士向法 院提起了大量的公益诉讼 ,其中有不少是环境公益诉讼。以下是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环境公益诉讼案例 : 案例 1:2000年 12月 30日,山东省青岛市 300名市民以经青岛市规划局批准的在音乐广场北侧建立 住宅区的做法破坏 了广场的景观 、侵害了自己的优美环境享受权为由将青 岛市规划局告上 了法庭。法 院 受理了此案,认为青岛市民具有主体资格。① 案例 2:2002年 6月,浙江省杭州市农民陈法庆以行政不作为为由将杭州市余杭区环保局告上法庭 , 认为环保局没有对制造粉尘、噪音的石矿企业进行处理,法院判决驳回起诉。2003年 12月,陈法庆又 以 同一事 由将浙江省人 民政府和浙江省环保局告上法庭 ,法院未受理此案。0 案例 3:2003年2月,浙江省杭州市律师金奎喜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起诉杭州市规划局,要求规 划局撤销老年大学项 目许可证 以保护西湖景 区名胜 ,法 院未受理此案 。③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 目(o6ZD034) · 131 · 法 商 研 究 2008年第 6期 (总第 128期) 案例 4:2007年 3月,福建省厦门市市民林雷将公益公交、特运顺联、白鹤友谊 3家公交公司告上法 庭 。林雷认为,3被告运营的公交车超标排放黑烟 、污染空气 ,对他的健康造成 了损害,3被告 已经构成侵 权 。林雷要求法院判令 3被告公开道歉 ,并赔偿他人民币 1元的损失 。法院受理了此案,但一审判决林雷 败诉 。④ 这 4起案件 ,有 2起法院受理了,有 2起法院未受理。法院不受理这 2起案件的理 由都是原告不具备 诉讼主体资格。这表明:被理论界认为都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案件 ,法院却作出了不同的认定。这就给理论 界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都是以保护环境为诉 由的案件,为什么有 的原告被认定具有诉讼主体 资格 ,而有的原告又被认定不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呢?认定原告是否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依据又是什么呢? 哪些人具有诉讼主体资格呢? (2)那些被认定具有诉讼主体资格的原告 ,其所代表的利益到底是私人利益 还是公共利益?这两种利益之间有何关系?从表面上看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 问题是因为我国的法院尚未 采用公益诉讼理论。实际上,这些 问题也正是 目前环境公益诉讼理论研究存在 的问题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