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跃法学评论(第一辑).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温 跃 法 学 评 论 (第一辑) 江苏☆南京 2012 年8 月25 日 温跃法学评论(第一辑) 目 录 1、 目录 2、 序言 3、 论举证责任 4、 金融衍生品的法律规制 5、 关于物权法第46 条、49 条 6、 公司僵局问题 7、 关于合同的有效、无效和未生效 8、 关于贷款保证金的法律问题 9、 我国的法人制度 10、 破产原因的设置 11、 公司章程及其修改 12、 物权公示与隐私保护问题 13、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共有部分:一个看似馅饼的陷阱 14、 关于杭州飙车案: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谈起 15、 关于死亡赔偿金:本不同命,何以同价? 16、 自然法:一个总被强奸的理论 17、 小议安乐死 18、 关于侵权法:想说爱你不容易 19、 风风雨雨财产刑 20、 从马尧海等聚众淫乱案谈起(一) 21、 关于废除死刑的苏格拉底式对话 22、 交通肇事后逃逸与罪刑法定原则 23、 从戒毒无效想到的 24、 骗逃368 万元过路费究竟应该定何罪? 25、 我国夫妻财产制的困境和出路 26、 复印庭审笔录是诉讼权利吗? 27、 证人证言:一副没有解药的诉讼毒药 序 言 从 2008 年起,我在网络上发表了近百篇法学文章,篇幅短则数 百字,长则数万字;内容涉及到法学的众多分支。这些文章在网络上 被广为转载,有些文章点击达到数万次。 写文章就是让别人阅读的,相比那些发表在纸质杂志上的文章往 往被束之高阁、少人问津,我和我的这些文章是幸运的。 近来空闲无聊,回顾了昔日所写的文章,感觉不少还是有点深度 和给人启发的,故收集成册,命名为《温跃法学评论》(第一辑),也 算是对以往所思所想的一次小小的总结吧。 如果文中有些想法和文字让大家见笑,就当在超市领取的免费饮 料,喝完就把小纸杯扔掉吧。 温 跃 2012-8-25 论 举 证 责 任 温 跃 刁海峰 (2005.11 ) [摘要]本文对举证责任研究中几个通说观点进行反思研究后,澄清了围绕举证责任问题的一些混乱观念,提出重新回到 以待证对象为中心研究举证责任分配的路径,并尝试性地提出一些举证责任分配规则及其例外规则。 [关键词]举证责任 证明责任 举证责任的转移 双重含义说 规范说 待证对象 举证责任问题是证据理论乃至诉讼理论的中心问题之一。在我国,不仅在立法上疏漏颇 多,而且多年来学界和实务界也争论不休。本文在阐述关于举证责任的观点之前,先驳斥有 关举证责任问题上几个通说观点,以此作为阐述本文观点的学术背景。 一、关于谁主张,谁举证说 谁主张,谁举证说是个传统的学说,尽管其中被揉合进许多学者个人的观点,以显得很 难找到一个纯粹的、获得公认的标准学说,甚至有的学者认为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举证 责任学说(即不是狭义的举证责任:结果责任或说服责任),而是表述的是行为责任或推进责 任。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抽象地讨论一下:如果把谁主张,谁举证看成是严格意义上的举证 责任,那么会出现何种理论困境?至于把举证责任分成结果责任或说服责任,与行为责任或 推进责任这种双重含义说是否正确?留给后文讨论。 谁主张,谁举证说被我们抽象成如下含义:主张方承担举证责任,如果不能举证,则主 张方承担不利的诉讼后果。在诉讼中对主张者的否定也是一种主张,即相反的主张。 之所以说成是经我们抽象出的含义,是因为有些学者简单化地把主张方等同于民事诉讼 中的原告和刑事诉讼中的控方,还有些学者错误地把“不利的诉讼后果”完全等同于败诉。众 所周知,在诉讼中,主张的各种法律事实很多,有一些不完全与败诉相关,只是与一定的不 利诉讼后果相关。何况败诉本身就不是一个非常准确的法律概念,诉讼中如果存在几个诉讼 请求,部分诉

文档评论(0)

神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03223011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