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视网膜突触可塑性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摘要: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损伤和修复等多种功能。研究发现,
在视网膜发育、损伤修复过程中可出现突触可塑性改变,而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
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均参与了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调节。本文将从以上几个
方面综述视网膜突触可塑性可能的调控机制。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视网膜;调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Q422
The advancement on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retinal
synaptic plasticity
LUO Jia, WANG Hui, HUANG Jufang, CHEN Dan
(Department of Anatomy and Neurobiology,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13)
Abstract: Emerging evidence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development ,
injury and repair of the brain and retina. Spontaneous retinal waves, light stimulation ,visual
experience, neurotrophic factors, and glia cells wer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 synaptic
plasticity of the retina.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possible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retinal
synaptic plasticity.
Keywords: synaptic plasticity; retina; regulatory mechanisms
0 引言
突触具有随环境改变而发生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变化的特性,即突触可塑性。视网膜神
经元之间具有复杂的纵向与横向突触联系,通过这些突触联系,视觉信息完成在视网膜内的
逐级传递及初步的加工与整合。近年来,对于视网膜突触水平的变化的研究越来越多。在视
神经发育、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视网膜内发生了突触可塑性的变化,多种因素参与到这种变
化过程中。本文将从自发性眼波、光线刺激、视觉经验、神经营养因子和胶质细胞等因素综
述视网膜突触可塑性变化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研究视网膜发育、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突触可
塑性的变化与治疗视网膜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1 自发性眼波与突触可塑性
视网膜在接受光线刺激之前,突触发育的刺激来自于视网膜节细胞产生的自发性眼波
[1,2,3]
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突触发生前阶段,持续一天,大约发生于胚胎 22 天,自
发性眼波为连续的高频快波,波与波之间没有间隔,波幅可被缝隙连接阻断剂及腺苷受体阻
断剂抑制,但不受烟碱类受体阻滞剂影响。第二阶段从胚胎 24 天左右至生后 1 天左右,为
常型突触形成阶段,自发性眼波的特征为较慢且频率较低,出现波后耐受期,波与波之间出
现 SR 间隔。此阶段的自发性眼波可被烟碱类受体阻滞剂抑制。第三阶段从生后 4 天左右持
续到身后 8 天,此阶段视网膜内网层早期带状突触形成,自发波波幅减小,波更局限且频率
-1-
更低,此阶段的眼波由谷氨酸能及胆碱能输入介导[4,5,6]。
在兔睁眼前的视网膜发育过程中,节细胞自发波刺激突触发生,自发波在不同的阶段受
不同神经递质的影响,各种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又可能是感受到不同特征波信息的刺激,因此
视网膜突触发育各种因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4, 5,6]。在视网膜层次上,内网层视网
45
50
55
60
65
70
75
膜在一定的发育阶段通过顺行和逆行的信号传递,向中枢和外网层传递信息,影响它们的突
触发育[5]。鸡胚胎 6 天到 13 天左右,感光细胞发育停滞,等待内网层的发育,也提示视网
膜外网层的发育信号可能来自内网层的信号,而内网层的信号来源可能为靶神经元或胶质细
胞、神经营养因子、bFGF(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胶质源性血小板反应蛋白、
粘附分子等[7]。这些研究均表明:当视网膜接受刺激或邻近细胞出现适当的变化后,视网膜
内突触环路均可产生相应的可塑性变化。
2 光线刺激和视觉经验对视网膜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动物睁眼后,视网膜内节细胞自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