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1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专题质量评估(十八)(人民版).ppt

2011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专题质量评估(十八)(人民版).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析】选B。本题考查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题中“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以及有效信息:美国在太空中的对手不仅有俄罗斯,还有中国,提示是中国首次遨游太空,而且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符合这些信息的显然是B。 20.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 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双百”方针、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籼型杂交水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教科文”。“和平赎买”属于经济方面,“和平共处”“三个世界”都是政治方面,四个选项中属于教科文这几个行业的只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1题20分,第22题20分,共40分) 21.(2010·衡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 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 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孙中山改造中国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8分) (3)为了实现材料四所述的“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分) (4)从孙中山的上述讲话中,你能感受到他的哪些革命精神?(4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题结合材料一中“试观日本一国”和材料二中“革命”进行作答。第(2)题结合材料三中信息“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帝国主义”等信息概括。第(3)题结合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制度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作答。第(4)题从孙中山一生的革命实践作答。 答案:(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方式:从改良到革命。 (2)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革命派急于求成;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给袁世凯。 (3)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客观原因: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 (4)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与时俱进,不断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百折不挠的崇高革命精神。 专题二十一、二十二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 共60分) 1.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A.民族平等理念 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内涵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五色旗表明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其他三项与之关系不大。 2.(2010·南通模拟)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nzh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