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坝关大坝标--综合说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毛坝关水电站位于陕西省紫阳县境内的任河干流上,是任河全流域规划开发的第六个梯级电站。坝址位于毛坝关镇上游1.8Km,距紫阳县城58Km,距安康市160Km,襄渝铁路及渔紫公路从毛坝关镇通过,交通便利。电站厂房位于任河左岸,距上游坝址公路里程约1.0Km。 枢纽工程主要建筑物由碾压砼拱坝、坝身泄流表孔、泄洪洞及引水发电建筑物等组成。坝基建基面高程363M,坝顶高程427M,最大坝高64M,正常蓄水位412M,总库容2230万M3,调节库容264万M3,为日调节水库,引水洞及压力管道总长0.8KM,设计引用流量104M3/S,最大发电水头31.86M,安装3台0.8万KW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2.4万KW,保证发电3967KW,年平均发电量9851.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4105h,工程规模属III等中型工程。 1.2水文气象条件 工程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少雨雪,夏季炎热多暴雨。本区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该电站地处陕南大巴山山区,洪水陡涨陡落,坝址区五年一遇枯水期流量356m3/s, 五年一遇汛期流量3490m3/s,多年平均气温14℃~15℃,极端最高气温38.9℃~42.3℃,极端最低气温-13.2℃~-7.6℃,多年平均风速0.73m/s,历年最大风速19.7m/s,多年平均降雨量100~1260mm,多年平均蒸发量约800mm。 坝址处水位流量如下表1-1。 坝址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表1-1 H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Q 0 20 30 60 110 180 300 460 680 950 H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Q 1200 1600 1920 2240 2700 3200 3800 440 5200 5600 1.2.2地形地质条件 1.2.2.1坝址地形 坝址位于任河中游峡谷段,坝址区河谷为“V”字型,河水位386m高程时,河床(水面)宽30~50m,水深一般为0.5~3m,局部可达7m。坝址区左右岸边坡基本对称,相对高差大于200m。左岸边坡上部略缓,坡度40~50°,多为崩坡积覆盖;下部基岩裸露,坡度60~75°,局部陡立或为倒坡。 1.2.2.2岩性 坝址区岩性主要为: 1)含碳硅质岩(Si):为黑色似层状隐晶~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其次碳质,岩质坚硬,性脆,微裂隙发育,抗风化能力强,主要分布于坝址区左右岸及河床部位,是坝区最主要的地层。 2)白岩层(Dm):微灰白色条带状~薄层状,夹于含碳硅质岩中,为透镜状顺层产出,主要分布在左坝肩下部和局部河床部位,层厚一般小于2m,不连续。岩石为微晶结构,块状构造,岩质较坚硬,薄层状结构,抗风化能力较差。 3)微晶灰岩(Ls):为深灰~灰色微晶结构,岩质中硬~较坚硬,层状~薄层状结构,主分布在坝址左岸夹于含碳质岩中,层位不稳定,厚度变化大。 4)碳质板岩(Sb):为灰黑色隐晶质结构,主要成分为泥质、硅质等,岩质中硬,薄层~层状,岩层起伏延伸不稳定,主要分布在右岸坝顶以上部位,F5断层带NE侧。 5)期辉绿岩(γπ):浅灰~灰绿色粗粒结构,顺层或透镜状产出,主要成分为拉长石、辉石等,岩质坚硬,岩体中裂隙发育,易风化,主要分布在坝址左岸下游导流洞出口,右岸上游F5断层带内等。 6)第四系全新统(Q4):冲击砂卵砾石层(Q4a1):主要分布于河床及其两岸深滩部位,砾石松散不密实,厚度8~19m。 7)崩坡积块碎石层(Q4a1+b1):主要分布于坡表部及坡脚,由碎块石土组成,结构松散。 1.2.2.3结构 区域性断层F5为坝区控制性断层,断层NE侧岩层产状为NW290~305°NE∠45~75°,断层SW侧为NE80~NE280°SE(SW)∠40~50°。F5断层由多个断面组成,主断面即下盘面产状NW290~310°NE(SW)∠75~87°,带宽3~5m,局部近10m,由挤压碎裂岩、角砾石及两侧面糜棱岩夹泥带组成,起伏延伸,产状变化大;上盘面(F5-3)产状NW290°SW∠57~85°,宽度2m,由碎裂岩夹泥质物等组成,局部为厚度10~20cm的泥质夹糜棱岩带及少量次生泥,结构松散。上下盘面间尚有大致于F5-3平行的F5-1、F5-2(产状NW290~308°NE(SW)∠72~85°)断层发育,带宽20~50cm,局部100cm,由碎裂岩、角砾及泥质物组成,局部延伸与F5主干断层相交。除此,上下盘面间还有许多次级小断层发育,整个F5断层及影响带总宽度60~78m,组成了右岸坝肩的破碎岩体。 除F5断层外,坝址区尚发育有其它次级小断层河层间错动带(挤压

文档评论(0)

企管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