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炎及液体疗法腹泻病理论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 小儿消化系统 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口腔、食管、胃、肠、胰腺、肝脏、肠道细菌、小儿粪便 1.口腔 足月新生儿两颊脂肪垫发育良好,故生后即具有较好的吸吮能力;早产儿则较差。 小儿口腔粘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受损而发生感染。 新生儿出生时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及唾液中淀粉酶分泌不足,导致口腔粘膜干燥而易受损及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3-4个月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2.食管? 新生儿食管呈漏斗状,下端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常发生胃食管反流,一般九个月时消失。 3、胃 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婴儿吸奶时常同时吸入空气,故易导致溢乳和呕吐。 ?4.肠? 婴儿肠道相对较长,有利于消化吸收;婴儿肠壁薄,血管丰富,通透性高,有利于营养物质吸收,但是也易发生细菌经肠粘膜吸收引起全身性感染和全身中毒。 肠系膜固定作用差,易发生肠扭转或肠套叠。 5.肝 年龄越小肝相对越大。 婴幼儿可在右肋下1-2cm触及属正常,4岁后肋下不能触及。 小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解毒能力差。 婴儿期胆汁分泌较少,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6.胰腺? 出生时胰液分泌量少,3~4胰腺发育较快,胰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加,故生后3个月以前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新生儿及幼婴儿胰脂肪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都较低,故对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不够完善。 婴幼儿胰液及消化酶的分泌易受天气和各种疾病的影响而被抑制,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 7.肠道细菌? 胎儿消化道内无细菌,出生后肠道菌群逐渐建立。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致病菌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杆菌为主。 8 .小儿正常粪便? 新生儿10-12小时排出墨绿色、粘稠、无臭味的胎粪。 母乳喂养儿粪便为金黄色,糊状,不臭,每日2~4次。 牛、羊乳喂养儿粪便为淡黄色,较干稠,有臭味,每日1~2次。 添加谷类、蛋、肉、蔬菜等辅食后大便,接近成人,每日1次。 9 .婴儿异常粪便 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多为小儿腹泻。 粪便恶臭:蛋白质消化不良。 有酸味、泡沫: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外观油腻或奶瓣多:脂肪消化不良。 第二节 口炎 口腔粘膜的炎症称口炎,多由病毒,细菌、真菌或螺旋体引起。本病多见于婴幼儿。 可单独发病亦可继发于急性感染、腹泻、营养不良、久病体弱和维生素B、C缺乏等全身性疾病。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 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上出现不易拭去的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样物质。若强行擦拭剥落后,局部粘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 局部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一般无全身症状。 【治疗原则】 1、保持口腔清洁,用2%碳酸氢钠溶液于哺乳前后清洁口腔。 2、局部用药,可用制霉菌素10万U/次,加水l~2ml涂患处。 二、疱疹性口炎 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1~3岁小儿多见,起病急,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机构引起小流行。 【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上、舌、唇内可见散在的或成簇的小疱疹,破裂后形成浅表小溃疡,周围有红晕,多个小溃疡可融合成较大溃疡,破溃后表面可覆盖黄白色的纤维渗出物。 低热或高热(体温达38~40℃),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 病程较长,溃疡10~14天愈合;淋巴结肿大2~3周消退。 本病须与疱疹性咽峡炎鉴别,后者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多发生于夏秋季,疱疹主要在咽部和软腭,有时可见于舌,但不累及牙龈和颊粘膜,颌下淋巴结不肿大。 【治疗原则】 (1)重视口腔卫生,勤喝水。 (2)局部处理:局部涂碘苷,或锡类散、冰硼散等中成药。 (3)对症处理:发热者用退热剂。疼痛重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卡因。 三、溃疡性口炎 主要由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 (1)口腔粘膜充血水肿,随后形成大小不等的溃疡,表面有灰白色纤性渗出物形成的假膜,易拭去,涂片染色见大量细菌。 (2)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常有发热,可达39-40oC,局部淋巴结肿大。 【治疗原则】 (1) 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生素。 (2)做好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3%过氧化氢等清洗,后涂2.5%金霉素鱼肝油,疼痛重者进食前在局部涂2%利多卡因。 (3)注意水分和营养的补充。 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1、不同年龄期体液容量比例 体液是人体重要组成部分,分为 两液三区 细胞内液 细胞区:相对稳定 体 液 间质区

文档评论(0)

quji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