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师的脚步——王澍.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师的脚步—— 王澍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 有成理而不说。原天地之美而 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 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王澍简介 1985 毕业于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学士 1988 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 硕士研究生 1988至1995 在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工作 2000 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 博士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 业绩简述 1985年起,先后设计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已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并已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已建成);    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并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并已拆毁);    杭州斗乐桥人防地道口(1991,建成并已拆毁);    中国美术学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规划(1993,方案);     代表性作品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苏州文正学院图书馆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 新校区与山坡、河流以及附近小镇的关系是王澍在设计中要考虑的重点。   两条小河沿着象山的山脚往东走,然后汇流成一条,建筑在山的南侧,王澍由此设计了廊桥来联系,由于将建筑切割巧妙,走在建筑物内看象山,每个方向都是一个画面,景色且行且换;校区门口的稻田、河边的芦苇荡,全都被保留下;而人为的坡度和采用当地木材的水杉门窗也是别具匠心;屋顶则全部是江南土瓦,“从山上往下看,整个一片瓦的世界,我很注意从山上望下来的景色”——这个灵感其实与杭州的六合塔也有渊源。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 纵览而整个象山校区的建筑,片片鳞瓦,铺陈栉比;重重密檐,错落有致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 中国美院象山校园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这个画廊是由一间陈旧的建于30年代的砖木结构的会堂改造而成的,设计的主旨是以抽象几何学的诗意形式对皖南民居建筑文本的一次解读,这不仅因为中国美院作为浙派艺术的荟萃之地,和皖南的一方水土渊源深厚,更重要的是,设计者的理论研究与普遍的论点相反:认为所有复杂的建筑类型的原形归趋即在于居住,而居住的现状不能定义建筑。所以,在这一设计中,设计者关注的,是民居建筑群落的整体在一般结构的图式关系上,其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如何被自觉地加以构造和改动。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画廊 从整体到局部不断转置空间,成为画廊设计基本的实验程序,如从西向东,依次入二层内院,一层内院向半边墙体加两根立柱的残缺内院的递减变化。事实上,把画廊看作室内设计并不恰当,因它实际上是在未被触动的外壳内套建的二层建筑物,而表现语言也只有最简约意义上的建筑语言。这种把两者并置的态度被设计者称为金圣叹式的,意图说明过去与现在的关系比想象的还要复杂,由于设计者同时是施工组织者,使得全部操作带有现场性和即兴创作的特征,这也是在低造价条件下,以普通建材,一般的施工技术水准造高品质设计工程的保证。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如何让人生活在处于“山”和“水”之间的建筑中,以及苏州园林的造园思想是我设计这座图书馆的沉思背景。基地北面靠山,山上全部竹林,南面临水,一座由废砖厂变成的湖泊,全为坡地,南低北高,高差4米。南北向进深浅,东西向以水为界,曲折狭长。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按照造园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最不应突出,这座图书馆将近一半的体积处理成半地下,从北面看,三层的建筑只有二层。矩形主体建筑既是飘在水上的,也是沿南北方向穿越的,这个方向是炎热夏季的主导风向。值得强调的是,沿着这条穿越路线,由山走到水,四个散落的小房子和主体建筑相比,尺度悬殊,但在这里,可以相互转化的尺度是中国传统造园术的精髓。而从一个文人的角度看,那些小房子也许更重要,例如,水中那座亭子般的房子,图书馆的“诗歌与哲学”阅览室,便是一个中国文人看待所处世界的“观点”,一个人与自然生态相互平衡的位置。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 *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馆(1993,方案);    中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方案);    一个退休建筑教师的住宅(1996-1999,方案);    自宅室内(1997,已建成);    浙江海宁陈默艺术工作室(1

文档评论(0)

shiquguanyi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