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兼评学校第七届教学艺术节主题活动 2010.6 一、为什么要改? 1.故事:①离家出走的女孩;②不一样价值的玫瑰花。 2.实验:* 3.贝勃效应。* 4.贝勃效应的启示 对于上文中的母亲、店主以及男孩AC来说,他们是刺激的施与者,刺激的强度并不完全与效果呈正比,而应当考虑刺激的时效性和适度性,因此,与其画蛇添足,不如锦上添花;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美好是合适的时机得到了合适的满足。对于离家出走的小女孩和恋爱中的BD来说,他们是刺激的接收者,他们应当持有感恩之心,才能有被爱的甜蜜,很多人拥有时并不会去珍惜,而一旦失去了才觉着珍贵,如同鞋与脚的关系一样,当合脚时,脚是感觉不到鞋的好处和存在,只有鞋不合脚时,行走的蹩脚,血泡的生疼,才感觉到鞋的别扭。 二、这改的是什么? 1.陈主任推荐的几堂课: ①谢家碧;②王颖;③王婷 2.他们改了什么? 3.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从“listen to me”到“I do and I understand” ①传统课堂——listen to me(听我说) 封闭 独裁 师生关系——壶与杯 *②课例——孔子的课堂 《论语.学而》十五: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孔子的教学方式——议论式教学 以圣人的姿态用情感的方式进行讨论,没有过深的辩论,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它注重的是对道德、政治的解释,而不是智慧的积累,重视的是权威性的结论,忽视的是辩论的过程,显现的是不断回到古代、回到圣人、回到权威的东方传统文化。 孔子的课堂 是封闭的、唯教师独尊、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 信源是唯一的、权威的教师。是“一言堂”。 是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到具体结论,其结论没有超越前提的范围,只有所有前提及其形式正确,其结论才能是正确的。 对孔子的再认识 思想家、教育家,却不是名师,只会“满堂灌”,将学生看作是装知识的容器。 “教父”,很霸道,不民主,唯我独尊。 只能“形而上”却不能“形而下”。 ③课例——想起苏格拉底 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 答:应归入非正义类。 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 答:非正义类。 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 答:不能。 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 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 答:应算是正义的。 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 答:应属于正义类。 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 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 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 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式——诘问式教学   以追问的方式进行学理式的辩论,他以 “一无所知”的姿态不断的提出问题,同年轻 学生一道探索真理,在这种开放的讨论中厘 定概念、得出结论,或拓展得更远,有时尽 管无果而终,但学生思维的品质高了,学生 的思想境界更开阔了,学生所得远远超出辩 论主题的本原价值。苏格拉底的辩论式教学 重视的是辩论的过程而不是辩论的结果,显 示了不断探索和超越的西方文化传统。 苏格拉底的课堂 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前者是开放的、民主的、平等的课堂, 从推理方式来看,前者是归纳推理,是从具体的前提得到一般性的结论,既概括一般情况,又推测将来结果,其结论都超越了前提的范围,这是“群言堂”,只有在前提具有代表性时才可靠,而对将来的推测通常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的; 认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既能“形而上”又能“形而下”,既是思想家、教育家,同时还是名师,因为他懂得教学艺术,懂得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 苏格拉底是“助产士”、辩论赛的主持人。 ④如果说: 孔子的课堂——听我说 苏格拉底课堂——我们说 则:新课改课堂——我们做 三、为什么要这样改? ①请您记住这几句话: I hear and I forget. I see and I remember. I do and I understand. ②“她”曾经拥有的名字 区角活动 方案教学 项目教学 综合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