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數位藝術發展歷史概覽 前 言 從文藝復興時期以來,藝術創作形式不斷的追求創新,其間在各個時期歷經科技與藝術不同程度的互動與結合,因而促成了藝術形式的創新發展,不同的藝術創作形式因而產生。 科技與藝術的互動在數位科技蓬勃發展的一九七零年代開始迅速進行,新的藝術形式以資訊藝術、媒體藝術、科技藝術、數位藝術等名詞的出現於現代藝術範疇,不同藝術形式各有其不同的背景發展與時代意義。經由社會的互動與接納,以及藝術家的嘗試創新發展,目前數位藝術表現方式,已經由材質、技術的輔助工具地位,轉而成為創作的思考要素,也改變了傳統美學的向度。 本課程將列舉重要藝術家與藝術思潮,說明新媒體藝術之起源、變革與展望。 一、藝術於成文史(written history)中的定位,反映出新媒體藝術的階段表現 二、新媒體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1. 新媒體藝術源自工業革命後的未來派、達達和包浩斯。 2. 第二個關鍵期,在60年代之後的美國紐約,成功的戴上西方藝術重鎮后冠的黃金年代。 3. 第三時期,是以觀念藝術為基調,藝術表現無奇不有、百家爭鳴的時代。同此時期,也正是孕育當今新媒體藝術出現的兩大力量--「Fluxus」和「多媒體實驗藝術」發光發熱的年代。 4. 晚近的二十多年間,電子資訊媒體與網際網路等尖端科技漸趨成熟,藝術家和科技人員所操持的技術和語言相近,讓自然的跨域合作處處可見。 三、新媒體藝術成為當代藝術表現的趨勢風向球 四、新媒體藝術的未來 錄相藝術 佩佩羅蒂˙瑞斯特Pipilotti Rist的《我不是一個錯過太多的女孩》Im Not The Girl Who Misses Much經由特效提高變尖的女聲,重複唱著披頭四的「I am not the girl who misses much」,配合糊焦的女主角影像在鏡頭前不斷甩頭晃腦,搖擺肢體,時前時後,混亂、瘋狂卻又炫麗。失焦與雜訊的穿插,快板與慢動作的交替,在音效全程配合的加分效應下,時間軸被曲長了,而自然滲透出一股對於揮霍的年輕歲月淡淡的無奈與悲涼,則堪稱為錄相的經典之作。 Im Not The Girl Who Misses Much Pipilotti Rist 1986 錄相藝術 而錄相大師奧維拉Bill Viola則作品多帶有東方哲學的色彩,以精準的剪接技術與拍攝手法探討生死輪迴的議題,可見於代表性作品《反映的湖水》The Reflecting Pool,與錄影裝置藝術作品《停止的心靈》The Stopping Mind。 The Reflecting Pool Bill Viola 1977-79 The Stopping Mind Bill Viola 1991 錄相藝術 90年代以後,錄相藝術結合裝置成為藝術家慣常使用的手法,也提供了希望使用科技創作的藝術家一個方便之門。而其他著名之錄影與錄影裝置藝術家,還有Gary Hill、Marel Odenbach、Peter Campus、Fabrizio Plessi、Klaus vom Bruch 和台灣的王俊傑、袁廣鳴等。 Tall Ships(高桅帆船) Gary Hill 1992 錄相藝術 盤中魚 袁廣鳴 1992 經過 袁廣鳴 1996 關於米勒的晚禱 袁廣鳴 1986 難眠的理由 袁廣鳴 1998 電腦繪圖 電腦繪圖是扭轉繪畫經驗最徹底、最全面的一種數位創作方式。當草圖的構思、油料的味道、調色、平塗的肌肉運動乃至更改畫面的時間花費都因數位技術的加入而全方位改變時,變的不只是繪畫的物理性經驗,同時也向下修正了我們對真實的定義。 源(Origin) 李小鏡 1998-99 電腦繪圖 而電腦繪圖的產生端賴微電腦的發明,才讓藝術家擁有獨立創作的可能。1946年,當美國賓夕維尼亞大學的研究生艾克特John Prespei Eckeit完成首部體積龐大的真空管電腦「 ENIAC 」時,他是因為軍事需要而生;1961繪圖型的圖形處理系統才被研究完成;1963年使用光筆在圖像顯示器上描繪圖形讓人與機器直接對話,也奠定了今日電腦繪圖技術與發展方向的基礎。 ENIAC電子數字積分電腦(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 電腦繪圖 80年代後,電腦繪圖在色彩、形態、質感等造形要素的表現上已趨成熟,甚至可以作出具有立體感與完整光影表現的寫實場面。而今日電腦計算能力的高速化,更讓需要龐大的計算能力的碎形幾何Fractal、3D場景、動畫製作…等,也都變成數位創作的魔杖。 TIM TOM Romain Segaud, Christel Pougeoise 2003 The Tunnel Julian Adamaitis 199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