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引论.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認知語言學引論 一、引言 何謂認知語言學 (cognitive linguistics)? 認知語言學是一個新興的現代語言學學派,它包含了以下列信念為基礎的一些相互兼容的理論和研究路子﹕語言是人類認知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人類文化、心理、交際、功能等因素互動的產物,對語言的正确理解必須基于概念化 (conceptualization) 及心智處理 (mental processing) 的現實主義觀念之上。 一、引言 認知語言學關注的主要課題:自然語言范疇化的結构特性 (如原型性 (prototypicality)、隱喻、心智意象 (mental imagery、認知模式等),語言組織的功能原則 (如像似性 (iconicity)、自然性),句法和語義之間的概念界面,語言使用的經驗背景及語用背景,語言與思維的關係,等等。 二、認知語言學的興起 1989-1990﹕認知語言學正式确立為一個新興的語言學學派。 標誌﹕1989年國際認知語言學會議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Linguistics, Duisburg, Germany) 召開; 《認知語言學》(Cognitive Linguistics, published by Mouton de Gruyter) 期刊第一期出版。 國際認知語言學學會(International Cognitive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的成立 二、認知語言學的興起 認知語言學的奠基作品﹕ 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 Leonard Talmy (1983). “How language structures space”. 「語言如何構造空間的」 Charles Fillmore (1985). “Frames and the Semantics of Understanding.” “框架及理解的語義學” Gilles Fauconniers (1985). Mental Spaces.《心智空間》 George Lakoff (1987).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女人、火與危險事物》 二、認知語言學的興起 Ronald Langacker (1987, 1991).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認知語法基礎》 Leonard Talmy (1988). “Force Dynamics i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語言和認知中的動力學” Brygida Rudzka-Ostyn (1988). Topics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認知語言學論集》 George Lakoff Mark Turner (1989). More than Cool Reason. Eve Sweetser (1990). From Etymology to Pragmatics.《從詞源到語用》 Ronald Langacker (1990). Concepts, Image, and Symbol. 《概念、意象及符號》 三、認知語言學家的共同主張 Goldberg(1996)﹕(1)語義不是基於客觀的真值條件,語義結構也不能簡單地化解爲真值條件的配列,它並非直接對應於客觀的外在世界,而是對應於非客觀的概念結構(conceptual structure)。概念結構的形成與人的身體經驗、認知策略等密切相關。(2)語義學和語用學形成一個連續統(continuum),二者都作用于語言的意義。語義是我們總體概念系統的一個部分,不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模組部分。(3)範疇化並不完全由充分必要條件決定,而常常涉及中心的部分和擴展的部分。 三、認知語言學家的共同主張 (4)語言的基本功能是傳達意義,故形式上的分別僅當它們負載語義或語用(包括話語)上的)分別時才是有用的。(5)語法並不涉及任何轉換的部分,句法結構在相當程度上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動因的(motivated),即由認知、功能、語用等句法之外的因素所促動,故表層句法結構應直接對應於語義結構。(6)語法構式(grammatical construction)與詞彙項目一樣,是形式和意義的配對。它們有著真實的認知地位,而不是基於生成規則或普遍原則的操作的副現象(epiphenomena)。(7)語法是由形式-意義結合物的成結構的清單構成的。 四、為什麼會有認知語言學? 認知語言學的反革命性和革命性 作為「認知革命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