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1 设计总说明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地形地貌 1
1.3 地层岩性 2
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2
1.5 水文地质 3
1.6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3
1.7施工工期 3
1.8施工队伍配置 4
2 大临设施总体布局原则 4
2.1认真进行经济技术比选 4
2.2尽量布置交通便利 4
2.3场地布设合理 4
3 架子队营区布置 4
3.1隧道一队 5
3.2隧道二队 7
3.3隧道三队 8
4 环保、水保及安全措施 10
4.1环水保方案 10
4.2环保水保工作重点 11
4.3.安全措施 12X工区架子队临建施工方案
设计总说明
1.1 工程概况
XXX隧道位于XXX至XXX之间,隧道进口位于XXX东1km,出口东南侧约4km有迂回土路通向隧道洞身;本隧设计时速为250Km/h双线隧道,左右线线间距为4.6m,本隧进口端位于半径R=4500m的右偏曲线上,出口端位于半径R=4500m的左偏曲线上,其余位于直线段上,隧道内纵坡设计为单面上坡,坡度为5‰,10‰和5‰,坡长分别为118m,4950m和1219m。隧道进出口里程分别为XXX,XXX,隧道全长XXXm,最大埋深250m,其中Ⅲ级围岩5190m,Ⅳ级围岩720m,Ⅴ级围岩377m。
本隧道采用一个进口、一个出口加辅助坑道(2个斜井)的模式,进口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方式,正洞长1325m,出口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方式,正洞长1244m。一号斜井采用双车道无轨运输形式,辅助斜井长450m,正洞长1841m;三号斜井采用无轨双车道运输方式,辅助斜井长660m,正洞长1937m。
1.2 地形地貌
XXX位于XXX中,隧道穿越低山丘陵区,地势起伏较大,地面高程为117~430m,山坡自然坡度较陡,变化较大,纵向自然坡脚一般大于30°,进口地形较平缓,坡度小于15°,出口地形地势较陡,坡度约20°,横向坡度约15-30°,斜井地势起伏较大,进口处坡度较缓,坡度约15-20°,遂址区多为灌木及杂草,植被覆盖率约为80%。
1.3 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区域资料和工程地质资料,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洪基层、第四系残破积层、二迭系解放村组的板岩。第四系坡洪基层、第四系残破积层岩性主要为粗角砾土,二迭系解放村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的强风化板岩及弱风化板岩。
1.4 地质构造及地震
(1)地层岩性
根据地质调绘,区域资料和工程地质资料,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坡洪基层、第四系残破积层、二迭系解放村组的板岩。第四系坡洪基层、第四系残破积层岩性主要为粗角砾土,二迭系解放村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色的强风化板岩及弱风化板岩。
(2)地质构造
本隧区距进口右侧1450m处有条逆断层(F30断层),为XXX大断裂的次级断裂,长10km,走向北西330°,倾向北东,倾角陡,宽50——200m,为一逆断层。由于该断层影响,导致解放村组砂板岩形成一系列柔性褶曲及小叠瓦式的构造,该断层基本平行于线路。隧道左侧有青沟子向斜,位于大盘岭、关门嘴子、青沟子一带,轴向近南北,向南昂起,形态平缓开阔,轴部为关门嘴子组上亚组组成,西翼为关门嘴子组下亚组,解放村组,河道组,东翼为关门嘴子组下亚组,两翼岩层产状:西翼北西290°~330°,东翼北东30°~60°,倾角均在40°~60°,线路位于清沟子向斜西北面,距离为1.5公里,对设计施工无影响。
物探解析,GDK343+040~GDK343+540处为物探异常带,岩体破碎,因地势较低,利于汇水,形成富水区,对施工产生较大影响。
1.5 水文地质
(1)地表水
根据水文地质调查,在隧道洞身附近的沟谷里有泉水。
(2)地下水
隧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堆积层中的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沟谷地段的第四系残破堆积层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及水量随季节变化较大,沿残破积层中的孔隙与基岩面向下渗流及排泄;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于风化裂隙,二迭系解放村的板岩、裂隙较发育、岩石较完整,补给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落差较大的沟谷,陡坡处排泄于地表;根据地质调查,隧道进口和出口及物探异常带,为隧道洞身的主要富水带,地表有流水补给,且隧道埋深不大,应加强防排水。
1.6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本隧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1.7施工工期
本隧道设计工期为15.9个月(不含有碴道床);
隧道计划开工日期为2011年7月16日;竣工日期为2012年11月20日,满足业主工期要求。
1.8施工队伍配置
根据本工区工程内容,将队伍划分为四个隧道队,分别为:隧道1队,负责进口段施工;隧道2队,负责1号斜井段施工;隧道3队,负责3号斜井段施工;隧道4队,负责出口段施工。
大临设施总体布局原则
2.1认真进行经济技术比选
尽量缩减大临设施规模和用地数量,临时用地尽量不占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
2.2尽量布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