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一-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01、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学科。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
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
02、中医基础知识理论-是研究阐发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学科。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01、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一部经典著作是《皇帝内经》,简称《内经》。
02、《内经》内容包括脏象、经络、病机、诊法、辩证、治则和预防等方面。
03、秦越人著《难经》,后者为一部与《内经》相媲美的古代医学典籍。
04、《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收载药物 365 种。
05、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
06、隋代巢元方等编著的《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症候学专著。
07、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症方论》在病因方面提出了著名的“三因学说”。
08、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
09、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
0A、刘完素-寒凉派-重视“火热”为病,提倡“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生火”之说,用
药以寒凉为主。
0B、张从正-攻下派-认为病从邪生,“邪去正自安”,使用汗、吐、下三法攻逐邪气。
0C、李东垣-补土派-认为脾胃在人体具有重要作用,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上擅用温
补脾胃之法。
0D、朱丹溪-滋阴派-提出“相火论”,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疗常以滋阴降火为主。
0E、明代吴又可在《温病论》中提出“瘟疫”的病原“非风非寒非暑非湿 ,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
所成”,其传染途径是从 口鼻而入。
0F、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等温病学家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为核心的温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
从而形成了温病学“因证 治”完整的理论体系。
0G、清代医家王清任著《医林改错》,改正古医书在人 解剖方面的错误 ,进一步发展了血瘀致病
的诊治理论和方法。
三-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0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 观念、辨证论治。
02、人体的统一性:
人体的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 ,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脏腑、外络肢节的作用而实
现的,并通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 统一的机能活动。
03、五脏一 观-含义: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 ,个部分结构、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观点。
04、形神一 观-含义:形体与精神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观点。
05、精、气、血、津液为构成人体和维持各种生理机能的物质基础。
06、精是构成人之形体的最基本物质。
07、精为基础、气为动力、神为主宰。
08、形是神的藏舍之处 ,有形才有神,形健则神旺。
09、神是形的生命 现 ,神主宰形体。
0A、诊断与方治的整 性-含义:视其外应 ,以测内脏,则知所应。
0B、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的统一 :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
关。
0C、《灵枢》指出“人与天地相应也”,“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应也”-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0D、《素问》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平旦阳气生,日中阳气隆 ,日西而阳气已衰,气门乃闭。
0E、《灵枢》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则气始生,病气衰 ,故旦慧;日中人气长 ,
长则胜邪,故安。夕则人气始衰 ,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 ,故甚也。
0F、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
0G、证-是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其概念包括了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正
邪盛衰的关系,反映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和本质 ,所以它比症状更全面、更正确地揭示
疾病的本质。
0H、辩证-将四诊 (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征 ,通过分析和综合 ,辨清疾病的
部位、原因和性质以及正邪盛衰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病理性质的证。
0I、论治 (施治 )-是根据辩证结果 ,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0J、中医治病主要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 ,而是着眼于病机的区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家庭与社区的变化与发展.pptx VIP
- 丙肝防治培训课件.pptx VIP
- 《食物链》.ppt VIP
- 2025年辽宁丹东市融媒体中心招聘6人笔试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docx VIP
- 2018湖北省市政工程定额(第十一册措施项目)PDF版.pdf VIP
- 4.1和面、揉面、饧面、搓条(课件)- 《中式面点制作基础教程》同步教学(劳保版).pptx VIP
- 2025年丹东市融媒体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docx VIP
-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普速铁路部分)题库 .pdf VIP
-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精选PPT).pptx VIP
- 2025年马鞍山市公安局第三季度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39名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